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解析非法经营罪中的“其他”
2024-11-24 00:59:15 责编:小OO
文档

纳入非法经营罪中的“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至少应当具备如下几个条件:第一,此种行为必须是立法时尚未出现过的或者虽然出现过但尚不严重的行为。刑法第225条对构成犯罪的非法经营行为作了具体的列举性规定,总共列举了四种,有许多其他非法经营行为都未加列举,未加列举的非法经营行为是不以犯罪论处的。第5项规定的“其他”非法经营行为,是指在立法之后又出现的新的且危害性严重的非法经营行为,不是指立法当时就已有的行为。如果某种行为在立法时社会上已经存在,而立法者又认为它构成犯罪,自然会把它列举出来。既然未将其加以列举,说明立法者是有意识地不将此种行为犯罪化。众所周知,私人侦探和代人讨债行为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出现了,而且在1996年修改刑法之前表现得相当突出,但立法者未将此两种行为明确列为犯罪。现在某些地方司法机关随意将此两种行为以犯罪论处,并不符合立法的本意。第二,此种行为必须与条文中规定的行为具有同样的危害性及其程度。要把某种行为纳入“其他”中来以非法经营罪论处,这种行为必须与条文中明确列举的非法经营行为具有同样的社会危害性,而且其危害性必须达到严重的程度。刑法第225条共列举了如下四种行为:“

(1)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买卖的物品的;

(2)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

(3)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的,或者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的;

(4)在国家规定的交易场所以外非法买卖外汇,扰乱市场秩序的”。不难看出,这四种非法经营行为的社会危害性都表现为直接侵害金融和贸易方面的利益,而且危害性十分严重。但私人侦探和代人讨债行为显然不具有此种社会危害性,更达不到此种危害程度。所以,将私人侦探和代人讨债行为以非法经营罪论处,并不妥当。第三,此种行为所侵害的直接客体与刑法第225条规定的犯罪所侵害的直接客体必须是一致的。要把某种行为纳入“其他”中来以非法经营罪论处,这种行为所侵害的直接客体必须与非法经营罪侵害的直接客体是一致的,否则就不能以非法经营罪论处。我们知道,非法经营罪规定在刑法分则第三章第八节第225条,它的同类客体是市场经济秩序,直接客体是市场秩序。市场秩序是市场运行的一种有条理、有规范的状态,即市场主体之间发生的交换关系和交换行为,市场管理者与市场主体之间发生的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在一系列市场规则作用下形成的一种有序、规范的状态。首先,市场秩序体现的是市场内在的规定性。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一种属性,其基本特征,一是分工生产;二是平等交换和公平竞争。平等交换和公平竞争在市场运行中的实现,必然形成一系列的特定规则和规范,表现为市场秩序。其次,市场运行的内在秩序一旦形成,就必然不同程度地上升为法律形式,使市场运行的内在要求或秩序法制化,转换为市场运行的法律规范。因此,市场秩序具有两重性质,其一是市场内在的客观规定性;其二是这些市场内在规定性的法律表现或实现形式。通常所说的市场秩序,就是指市场运行的内在规定性的法律形式。智能法律助手 法行宝 AI智能咨询 法律计算器 法律意见书 法律文书 去提问 解析非法经营罪中的“其他” 解析非法经营罪中的“其他” 解析非法经营罪中的“其他” 解析非法经营罪中的“其他” 为你推荐 解析非法经营罪中的其他 侯国云 前不久,某地方基层适用刑法第225条第5项“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的规定,将实施私人侦探和代人讨债的行为人以非法经营罪批准逮捕。由此引出的问题是,私人侦探和代人讨债行为是否属于刑法规定的其他非法经营行为,可否以非法经营罪论处?经查阅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结合刑法理论,我以为,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应该是否定的,要把某种行为纳入非法经营罪中的“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至少应当具备如下几个条件: 第一,此种行为必须是立法时尚未出现过的或者虽然出现过但尚不严重的行为。刑法第225条对构成犯罪的非法经营行为作了具体的列举性规定,总共列举了四种,有许多其他非法经营行为都未加列举,未加列举的非法经营行为是不以犯罪论处的。第5项规定的“其他”非法经营行为,是指在立法之后又出现的新的且危害性严重的非法经营行为,不是指立法当时就已有的行为。如果某种行为在立法时社会上已经存在,而立法者又认为它构成犯罪,自然会把它列举出来。既然未将其加以列举,说明立法者是有意识地不将此种行为犯罪化。众所周知,私人侦探和代人讨债行为早在上个世纪90年 代就出现了,而且在1996年修改刑法之前表现得相当突出,但立法者未将此两种行为明确列为犯罪。现在某些地方司法机关随意将此两种行为以犯罪论处,并不符合立法的本意。 第二,此种行为必须与条文中规定的行为具有同样的危害性及其程度。要把某种行为纳入“其他”中来以非法经营罪论处,这种行为必须与条文中明确列举的非法经营行为具有同样的社会危害性,而且其危害性必须达到严重的程度。 刑法第225条共列举了如下四种行为:“(1)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买卖的物品的;(2)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3)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的,或者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的;(4)在国家规定的交易场所以外非法买卖外汇,扰乱市场秩序的”。不难看出,这四种非法经营行为的社会危害性都表现为直接侵害金融和贸易方面的利益,而且危害性十分严重。但私人侦探和代人讨债行为显然不具有此种社会危害性,更达不到此种危害程度。所以,将私人侦探和代人讨债行为以非法经营罪论处,并不妥当。 第三,此种行为所侵害的直接客体与刑法第225条规定的犯罪所侵害的直接客体必须是一致的。要把某种行为纳入“其他”中来以非法经营罪论处,这种行为所侵害的直接客体必须与非法经营罪侵害的直接客体是一致的,否则就不能以非法经营罪论处。我们知道,非法经营罪规定在刑法分则第三章第八节第225条,它的同类客体是市场经济秩序,直接客体是市场秩序。 黄飞律师 执业2年 资质认证 2023-08-02 什么是非法经营罪,非法经营罪构成特征,如何处罚 法律分析:非法经营罪是未经许可经营而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买卖的物品、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以及从事其他非法经营活动,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其构成特征如下:1.侵犯的客体应该是市场秩序,为了保证买卖物品和进出口物品市场,国家实行上述物品的经营许可制度。.客观方面表现为下列行为:(1)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买卖的物品。(2)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证件。(3)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构成此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二十五条 违反国家规定,有下列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买卖的物品的;(二)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三)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的,或者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的;(四)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 朱元婷律师 执业4年 资质认证 2022-04-27 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的主体是 法律分析: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是指国有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利用职务便利,自己经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其所任职公司、企业同类的营业,谋取非法利益、数额巨大的行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六十五条 国有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利用职务便利,自己经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其所任职公司、企业同类的营业,获取非法利益,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 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肖冬律师 执业8年 资质认证 2022-04-29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