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innostor量产工具
2024-11-23 02:57:03 责编:小OO
文档

innostor量产工具()CFan曾在《性能最多相差78倍!揭开存储卡的速度之谜!》解读过存储卡的速度之谜,今天咱们将目光放在同样基于NAND闪存设计的U盘(闪存盘)领域,看看这种存储设备的速度如何区分高下。
我们可以将闪存盘理解为“自带USB接口的存储卡”。
只是,闪存盘的体型相对更大一些,其实际性能全看内置的闪存和主控芯片的规格,对终端设备没有太高要求(只要支持对应的USB3.x Gen1/2标准的接口即可)。
目前闪存盘的主控生产厂商主要以群联(Phison)、慧荣(SMI)、鑫创(SSS)、联阳(ITE)、安国(ALCOR)、银灿(Innostor)为主。
闪存盘领域可要比存储卡复杂多了。从形态上,闪存盘包含Nano迷你型、单接口型、双接口型(同时配备USB-A和USB Type-C);从速度上,闪存盘还存在USB2.0、USB3.0/3.1/3.2 Gen1(5Gbps)和USB3.1/3.2 Gen2(10Gbps)。
Nano迷你型的闪存盘普遍采用了“黑胶体封装”(又称UDP黑胶体和PIP封装技术),所有零部件一次成型,闪存盘内部主体上没有一丝缝隙,也因此获得了不易损坏、可靠性高、防水、防震、防尘、防磁等优点。
不过,这种结构的闪存盘性能普遍一般(速度多在200MB/s以内),最大的优势就是小巧便携不占空间。
但凡事都有例外,三星FIT升级版+虽然也是Nano迷你型,但速度依旧可达400MB/s,应该是三星解决了高性能主控的小型化封装技术,代价则是成本更高。
128GB/256GB版速度才能达到400MB/s,GB版会降至300MB/s
更高速度的闪存盘普遍采用闪存和主控芯片分离的设计,部分型号可以实现超过400MB/s的读取速度,主要是因为它们内部是由SSD主控芯片+闪存芯片+USB桥接芯片组成,所以还被不少网友誉为“固态闪存盘”(USSD)。以闪迪CZ880为例,这款高端闪存盘就采用了祥硕科技ASMedia ASM1153E SATA3(6Gbps)To USB3.1 Gen1(5Gbps)的转接芯片。
需要注意的是,高端闪存盘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摒弃了过去的桥接设计,直接集成更高性能的单主控芯片。比如金士顿DataTraveler Max就内置慧荣SM2320主控,在单芯片(不算闪存)的基础上就支持USB3.2 Gen2标准,实际传输速率可达1000MB/s。
去年初,群联还发布了全球首个和最快的USB3.2 Gen2×2(20Gbps)闪存盘主控(PS2251-18),其连续读取速度高达1900MB/s,连续写入性能也能达到1700MB/s,堪比中端PCIe 3.0 SSD。群联曾表示,PS2251-18主控无需桥接控制器,降低了成本,简化了PCBA设计。与基于桥接的USB外部SSD相比,能效提高了56%。
但是,这种超高速闪存盘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为了解决高速度衍生的发热问题,体积不可能太小,而且价格较之同容量200MB/s级别的闪存盘至少翻了一番。更尴尬的是,目前连标配USB3.2 Gen2接口(10Gbps)的电脑还未普及,很多普通消费者哪怕咬牙购买也会“英雄无用武之地”。
总之,闪存盘是最通用的NAND介质存储产品,主控对其性能影响至关重要,上限极高,下限极低。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不知名品牌为了降低成本,会为闪存盘搭配“白片”甚至“黑片”闪存颗粒,对稳定性和寿命的影响很大。所以强烈建议大家优先挑选金士顿、三星、闪迪等一线品牌旗下的产品。
电脑网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