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重阳节登高要注意什么 重阳节登高需要注意哪些
2024-11-20 04:06:08 责编:小OO
文档


  导语:我国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最近小编有些朋友不清楚重阳节登高的相关内容,那么,重阳节登高要注意什么?重阳节登高需要注意哪些?
  重阳节登高要注意什么
  1、提前做好“功课”要选择自己比较熟悉、且无危险的高山去爬玩,并要了解好山上气候特点、登山游玩路线和选择在天气晴朗的时候进行(最好在爬山前得到可靠当地天气预报)。
  2、结伴而行爬山时一定要结伴而行,决不可凭个人意气单独行动,以利消除途中的孤单、乏味感觉,同时使途中有个互相照应,避免意外发生。
  3、穿衣适宜爬山以穿轻便、防滑、有弹性的平底旅游鞋为宜,既护足又安全。穿衣要适中,不宜过多,能穿运动衫、运动裤等轻便服装则更好,以免出大汗又利于行走自如。但要注意山里早晚温差大,尤其是遇气候反复时,应及时增减衣服。
  4、注意饮食在爬山临行时,应喝些温开水之类的饮料,最好随身携带,口渴时随意饮用,及时补充水分。还可适时吃些梨子、苹果、柿子、香蕉等新鲜水果,以润秋燥。如途中用餐,应选择背风处,先休息一会儿再进食,以提高食欲和消化。
  5、适当休息在爬山途中,要量体力行,适时休息(这一点对老年人和体弱者尤其重要),如再能吃点东西增加能量则更好,有助于保持体能,防止因过度疲劳而引发不必要的伤害。
  重阳节习俗是什么
  重阳节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而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如隋时孙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记隋代风俗,已与后世近似。在南宋的《梦粱录》卷五载:“日月梭飞,转盼重阳。……是日‘孟嘉登龙山落帽,渊明向东篱赏菊’,正是故事。”南宋韩元吉《水调歌头·九日》上片:“今日我重九,莫负菊花开。试寻高处,携手摄展上崔嵬。放目苍崖万仞,云护晓霜成阵,知我与君来。古寺倚修竹,飞槛绝尖埃。”描写了重阳赏菊及登高观景的韵致。
  由于重阳为秋节,节后草木开始凋零,所以有称重阳节野游活动为“辞青”,与三月春游“踏青”之说法相对应。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记:“(重阳)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这也是一个颇有诗意的名称。
  重阳节菊花酒怎么酿
  配方一
  材料:
  1、菊花、杜仲,各500克;
  2、防风、附子、黄蓍、干姜、桂心、当归、石斛,各200克;
  3、紫英石、肉苁蓉,各250克;
  4、萆薢、独活、钟乳粉,各400克;
  5、茯苓150克。 做法:以酒七斗,浸五日。
  功效:去风冷,补不足。
  配方二
  材料:菊花、生地黄、地骨皮各2500克;糯米35千克;酒曲适量。
  做法:
  1、前3味加水50千克煮至减半,备用;
  2、糯米浸泡,沥干,蒸饭,待温。
  重阳登高有哪些注意事项 重阳节为什么要饮菊花酒 重阳节菊花酒怎么酿
  3、同酒曲(先压细),药汁同拌令匀,入瓮密封,候熟澄清备用。
  功效:壮筋骨、清虚热。 用法:口服。每次温服10毫升,日服3次。
  配方三
  材料:甘菊花500克;生地黄300克;枸杞子、当归各100克;糯米3000克;酒曲适量。
  做法:
  1、将前4味,水煎2次.取浓汁2500毫升,备用;
  2、再将糯米,取药汁500毫升,浸湿,沥干,蒸饭;
  3、待凉后,与酒曲(压细)、药汁,拌匀,装入瓦坛中发酵;
  4、如常法酿酒,味甜后;
  5、去渣,即成。 功效:养肝明目、滋阴清热。
  用法:口服。每次服20~30毫升,日服2次。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