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刑法中,窝藏、包庇罪的量刑比较主要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中国刑法与外国刑法、刑法关于此罪的法定刑的比较;其次,犯罪主体不同,异种刑法量刑的区别对待,也就是所谓的亲亲相隐的问题。
(一)不同刑法对窝藏、包庇罪法定刑的差异比较
1.与外国刑法的比较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刑法对窝藏、包庇罪的处罚一般都不是很重,如日本刑法规定其最高刑是两年有期惩役;德国刑法规定其最高刑是五年自由刑;前苏联刑法规定最高刑是五年剥夺自由;瑞士刑法规定处轻惩役。因此,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相比,中国刑法窝藏、包庇罪的处罚规定都是偏高的。
2.与刑法的比较
在刑法中,对于窝藏、包庇罪是分别规定于不同的刑法条文中,刑法第1条第1项规定,藏匿犯或依法逮捕拘禁之脱逃或使之隐避的,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500元以下罚金;第165条规定,伪造、变造、湮灭或隐匿关系他人刑事被告案件之证据,或使用伪造、变造之证据的,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500元以下罚金。与刑法相比,我国刑法规定窝藏、包庇罪的最高法定刑可至十年,也是明显偏高的。
(二)犯罪主体不同,不同刑法的量刑差别
此种情况也就是所谓的亲亲相隐的问题,即犯罪人的亲属窝藏、包庇犯罪人的,应如何处理,不同刑法对这个问题有着不同的规定。
从世界各国的立法来看,许多国家的刑法都有亲属间犯包庇罪可不予处罚的规定,如日本、联邦德国、奥地利、瑞士、韩国等。日本刑法规定,犯人或脱逃者的亲属为犯人或脱逃者的利益而犯藏匿犯人最或湮灭证据罪的,得免除其刑;联邦德国刑法规定,为使家属免于刑罚处罚而实施使刑罚无效罪的,不处罚;瑞士刑罚则规定,犯包庇罪的行为人与受庇护人有密切关系,而情节足堪悯恕者,法官得免其刑。智能法律助手 法行宝 AI智能咨询 法律计算器 法律意见书 法律文书 去提问 包庇和窝藏罪的区别 窝藏、包庇罪由什么构成? 窝藏、包庇罪怎么量刑 犯窝藏包庇罪怎么判刑 为你推荐 包庇和窝藏罪的区别 包庇和窝藏罪的区别如下:1、定义不同,窝藏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但仍然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还帮助其逃匿的行为。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但仍然作明给以包庇的行为;2、客观表现不同,窝藏罪是客观上表现为为罪犯提供隐蔽处所或用金钱、物质资助罪犯逃往他处隐蔽的行为。窝藏的对象必需是已经实施犯罪或越狱脱逃的罪犯。事先有通谋而事后予以窝藏的,以共犯论处。包庇罪是客观方面表现为向司法机关或有关组织作虚明,或者帮助其隐匿、毁灭罪证、湮灭罪迹,借以帮助犯罪分子掩盖犯罪事实,逃避法律制裁;3、主观要件不同,窝藏罪是在开始实施窝藏行为时明知是犯罪的人,或是在开始实施窝藏时,不明知是犯罪的人,但发现对方是犯罪的人后仍然继续实施窝藏行为的,构成本罪,过失不构成窝藏罪。包庇罪是在开始实施窝藏、包庇行为时明知是犯罪人的,当然成立本罪;在开始实施窝藏、包庇行为时不明知是犯罪人,但发现对方是犯罪人后仍然继续实施窝藏、包庇行为的,也成立本罪。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刘伟长律师 执业5年 资质认证 2022-11-28 窝藏包庇罪怎么判刑 法律分析:窝藏、包庇罪的处罚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判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任何年满16周岁并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条: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邹玉杰律师 执业15年 资质认证 2022-01-18 窝藏、包庇罪由什么构成? 法律分析:(一)客体要件: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正常的刑事诉讼活动。犯罪对象是各种依照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人。(二)客观要件: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窝藏或包庇犯罪人的行为。(三)主体要件:主体是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四)主观要件:本罪主观上必须出于故意,即明知是犯罪的人而实施窝藏、包庇行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机关、人民或者案或者举报。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机关、人民或者案或者控告。机关、人民或者人民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犯罪人向机关、人民或者人民自首的,适用第三款规定。 苗红虎律师 执业4年 资质认证 2022-04-27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