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此诗描绘了西湖在晴天和雨后的不同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下面是对诗文的注释和赏析:
注释:
1. 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2. 空蒙:细雨蒙蒙的样子。蒙,一作“濛”。
3. 亦:也。
4. 奇:奇妙。
5. 欲:可以;如果。
6.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7. 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赏析:
此诗的前两句写景,描绘了西湖在晴天和雨后的不同风貌。"水光潋滟晴方好"形容晴天时西湖水面的波光粼粼,美丽动人;"山色空蒙雨亦奇"则描绘了雨后群山迷蒙、若隐若现的神秘景象。后两句运用比喻,将西湖之美比作美人西施,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同样适宜,展现了西湖自然而不做作的美。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也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之一。他的诗文作品广泛而丰富,风格豪放,语言流畅,情感真挚。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等。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