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中国首批丁克如今生活怎样?
2024-11-18 00:48:11 责编:小OO
文档


中国首批丁克家庭已走过了三十多个春秋,如今他们如何了呢?
“如果没有孩子撑腰,以后到了养老院,会不会被护工欺负?”这是很多人对选择丁克家庭的老人的常见疑问,一句令人揪心的话。
“丁克”(double income no kids-DINK)意味着夫妻双方都有稳定的收入,但选择不生育孩子。这个概念最早在1960年代在美国中产家庭中流行,随后在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如今已历时三十年。即使是二十岁结婚的人,现在这批中国第一批丁克家庭,也已经步入了五十岁的人生中年。
对于“丁克”的选择,他们的态度各异,有的感到庆幸,有的则略带“后悔”。
无悔派的代表是一对生活在北京的高级知识分子夫妻,丈夫李林在大学任教,妻子邵华是医生,两人收入颇丰,在北京拥有自己的住房。当年选择丁克时,他们的家庭曾出现分歧,双方家庭都曾对此表示反对,邵华的婆婆甚至有两年的时间里不愿意接儿子的电话。但这对小夫妻坚信他们的选择是正确的。现在,他们每天会带着四岁的拉布拉多散步,晚上一起读书、讨论新闻。他们的工作稳定,假期会周游世界,已经去过希腊、德国、马来西亚,并计划在2020年夏天前往澳大利亚悉尼。他们认为,如果有了孩子,特别是在北京,这样的生活是无法实现的,因为抚养孩子的成本和精力投入巨大。对于未来的养老问题,他们持乐观态度,因为他们有足够的储蓄来保障自己的老年生活,并且相信社会保障体系会越来越完善,他们为人们服务了一辈子,相信不会无人照顾。唯一遗憾的是,他们的父母,尤其是邵华已故的母亲,无法看到孙子的模样。
后悔派的代表是深圳的一对夫妻,他们对选择丁克有些后悔。现在,51岁的陈友梅独自守着空荡荡的房子,有时会陷入沉思。她的丈夫在16年去世,由于年轻时无法控制饮酒,最终导致肝硬化去世。那段时光对陈友梅来说是异常艰难的,家中的老人不在身边,即使在世,身体也不再允许他们来照顾丈夫。在没有孩子帮助的情况下,她只能依靠聘请的护理,而深圳的护理费用昂贵,她换过两个护理人员才找到一个合得来的人。丈夫去世后,她只能抱着枕头痛哭。现在,她通过参加各种课程来打发时间,以缓解内心的孤独。偶尔,她会幻想,如果当初有了孩子,人生会不会有所不同。
每个人的选择都是不同的,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丁克之路可能是一条“无悔”的路,否则,可能会让人生陷入空虚。而且,如果在高龄时突然后悔想要孩子,那可能对人生和孩子都不负责任。你会选择丁克生活吗?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