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古诗读后感450字
2024-11-19 01:51:22 责编:小OO
文档


1.《诗经》中的《君子于役》一首,描绘了一位妻子对久未归家的丈夫深深的思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不合理差役的不满。这首诗如同一幅画,生动展现了“夫妻分离,天各一方”的景象。
2.该诗是东周初年洛邑地区民谣,创作背景是周王室力量的削弱和东周时期的动荡。周幽王时期,为博得美人一笑,引发戎人及申国的进攻,最终导致都城被破。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此时,周王室权威衰弱,诸侯力量壮大。
3.《君子于役》是中国早期闺怨诗作,表达了妻子对服役丈夫的思念。它深刻反映了不公的制度带给人们的悲剧,情感之酸楚在诗中可见一斑。
4.唐朝诗人王昌龄的《闺怨》同样描写了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但背景是丈夫外出求取功名。《闺怨》的韵律工整,情感表达含蓄,与《君子于役》的凄凉境遇和直接表达情感的方式有所不同。
5.《君子于役》采用赋的写作手法,直接抒发情感,简单易懂,能够引起普通大众的共鸣,因此得以广泛流传。
6.作者在创作《君子于役》时,倾注了内心深处的情感。诗中描述了妻子在丈夫服役期间的孤独与思念,以及古代农民的艰辛生活。
7.诗中通过黄昏时分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凄美和神秘感,女主人公的丈夫未归,使得家中的女人只能寄托思念。
8.《君子于役》作为闺怨诗的开山之作,影响深远。它启发了后世的文学创作,让人们能够直接表达内心的感情,记录生命中的难忘时刻。
9.这首诗虽然简单,却唱出了几千年前黄土高原上无数妻子的心声,诉说了一个时代的委屈,展现了早期人民对自由平等世界的向往。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