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合同法上对于违约责任为什么采取无过错责任?
2024-10-30 19:34:47 责编:小OO
文档


在法律发展的历程中,从罗马法时代起,过错责任原则一直是主流。然而,随着社会进步,工业和环境问题日益增多,要求受害人证明加害人有过错变得异常困难。基于正义与公平的考虑,许多国家开始引入无过错责任原则,作为特殊情况下的法律要求。在合同法领域,为了维护交易安全,违约责任逐渐采纳了无过错原则。以下是对无过错责任原则适用范围、与相关原则区别的探讨,以及其在合同法中的发展。
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即使行为人主观上没有过错,依据法律规定,他们也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中国《民法通则》第106条第3款体现了这一原则,指出即使在无过错的情况下,如果法律规定应承担责任,则必须承担。
在违约责任方面,无过错原则并非新概念。早期,《涉外经济合同法》和《技术合同法》已对之作出规定。一般而言,不可抗力可作为免责条件,但特定情况下,即使是因为不可抗力导致违约,当事人也可能承担无过错责任。
学者史尚宽曾指出,在合同关系中,无过错责任的情形包括:迟延履行后的不可抗力、质权人对转质物损失的责任、出版人对接受作品后遗失或毁坏的责任、民用航空运输中对旅客和财产损害的责任等。
对于现行合同法中不可抗力的无过错责任,有学者认为,仅在债务人逾期履行期间发生不可抗力时适用。但这种看法存在争议,因为债务人逾期已构成违约,逾期期间发生的不可抗力不应视为无过错责任,而是对既有违约行为的处理。
我国民法通则第107条规定了不可抗力的民事责任,虽然未具体列出适用无过错责任的情形,但为无过错责任在特定情况下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在种类物之债中,即便遭遇天灾,非特定物的卖方仍应履行交付义务。
各国对不可抗力的理解不尽相同,理论上,不可抗力和其他事变(如情势变更、第三人原因)构成无过错责任的前提。现行合同法下,只有在特定不可抗力情况下才能免除责任,因此,许多学者认为合同法实行的是无过错责任原则。
总的来说,无过错责任原则与保险制度密切相关,其初衷是为了保障交易安全。1916年,美国学者巴兰庭首次提出无过失责任概念,之后,该原则在危险作业等领域得到应用,并逐渐扩展至合同违约责任。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