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朝花夕拾》的作者是谁
2024-10-30 12:16:09 责编:小OO
文档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著的回忆性散文集,最初以《旧事重提》为名,于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出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2卷。这本书包含了10篇散文,创作于1926年,通过作者的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个人的成长轨迹。
前七篇散文主要描绘了鲁迅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童年生活,后三篇则叙述了他从家乡到南京,再到日本留学的经历,以及回国后的教书生涯。这些文章不仅是对往昔生活的回忆,也是对旧中国社会现象的深刻批判,同时表达了对亲友和师的深厚怀念。
《朝花夕拾》以其记叙性质,融入了大量的描写、抒情和议论,文笔优美清新,是现代文学史上最高水平的回忆散文之一。例如,《狗·猫·鼠》通过讽刺的方式揭示了生活中类似猫的人的特点;《阿长与山海经》表达了对儿时保姆的怀念;《二十四孝图》批判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五猖会》反映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无常》表达了对旧社会的不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绘了鲁迅儿时的快乐生活和对书塾教育的不满;《父亲的病》讽刺了当时医德的缺失;《琐记》刻画了邻家妇人的自私自利;《藤野先生》表达了对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敬意;《范爱农》则是对一位爱国者的悼念。
总体来看,《朝花夕拾》不仅是对过去的回忆,也是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个人成长的反思。这些文章以其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叙述,至今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