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敕勒歌全诗赏析和诗意解释 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哪首诗
2024-10-30 14:28:50 责编:小OO
文档


我一直觉得诗歌中的民歌才堪称真正的诗,因为它来自民间,是诗的源头,是百姓心声的倾吐和情感最真挚的表达。
那些至今流传的民歌,经过漫长时间的淘洗,愈加地风采卓然。我知道,它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财富,因此怀着敬畏的心情读这些诗词,让人觉得是那样地亲切而美好。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是我最最喜欢的一首民歌。第一次读到它的时候,我就为之吸引,为之迷恋,似乎它描写的那个草原,我在前世就与它万般熟稔。
我几乎觉得它就是我的故乡,虽然从未与它谋面,但每每读《敕勒歌》这首诗,一种莫名的乡愁就会在我的心中油然而生,甚至,我会因此不自觉地想起席慕蓉的几句诗: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想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我不知道在阴山下的那个敕勒川,有月亮的晚上有没有人吹笛,我只知道,文字的力量是那样强大。《敕勒歌》短短二十七个字,就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无比辽阔、广袤的草原图景。
在这个草原上,没有人欢马嘶,也没有如一朵朵白蘑菇盛开的帐篷,它表现出来的只有无边的空旷,还有一种雄壮,同时,在空旷和雄壮中弥漫着一种无边的静默。
偏偏,我就喜欢这种空旷和静默,我在头脑里无数次地想象,那高峻的阴山是如何地连绵起伏,而那阴山下的敕勒川又是如何地无垠和肥沃。它养育着草原上的所有生灵,它从远古走来,没有人记得它形成于何时,也没有人知道它还要存在多少年。
草原上的天空是低垂的,牧人在草原上生活得久了,觉得整个天地就是一个帐篷,而那浩渺的天空就是这个帐篷的穹顶。
那些牧人,或许他们一生都没有走出这个巨大的帐篷,但是他们并不感到遗憾,因为那美丽洁净的草原,就是他们最好的家园。他们生于斯,长于斯,最终安息于斯,他们大概是不会羡慕别的地方的。
是的,他们为什么要羡慕呢他们抬头所见是天之苍苍,极目远眺是野之茫茫,一路追逐着那草中的牛羊,他们可以任意畅想,可以肆意放歌,可以做任何此时他们最想做的事情。
《敕勒歌》中不但有川还有山,《敕勒歌》中的阴山,在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包括狼山、乌拉山、色尔腾山、大青山等,是一个战略地位曾经非常重要的地方。
自从古老的匈奴崛起后,他们就一直在争夺阴山山脉的控制权,因为在匈奴的眼里,阴山就是他们的生命线。
阴山宛若一道巨大的天然屏障,在阴山山脉的南面,黄河的漫流,导致湖泊众多,水草丰美,阴山山脉以北则是广袤的草原,非常适合放牧。
匈奴作为逐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他们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经常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冬季寒冷他们会南下寻找水草,夏夜酷热他们又会北上避暑,而阴山山脉的南北区域,正是匈奴理想中的宜居之地。
世代生活在阴山的中原人民,自然不会将阴山一带拱手让给匈奴,于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只是温情脉脉的文明,还有弱肉强食和残酷地杀戮。
王昌龄的《出塞》一诗,便有力地佐证了在阴山曾经发生过无数的战争,而阴山在战争中的防御作用重之又重: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尽管在阴山下,在敕勒川,不计其数的人为自己的王朝在这里流过血,作出过牺牲,但这些都已经过去了。令人欣慰的是,今天南北的多个民族在阴山下相互团结,亲如一家,和谐共存,同谋发展。
虽然那阴山下“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景色,现在也早已无处可寻,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历史总是要向前发展,我们在现实中失去的那些关于古代的浪漫的记忆,还可以到那些古老的民歌,到那些隽永的诗词里去寻找,去一遍遍地重温,一遍遍地怀想。
而这,也许便是文学存在的意义。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