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二百五和三八的来历?
2024-11-02 03:09:42 责编:小OO
文档

1. “三八”的由来
“三八”和“半头生”,都是地区的俗称。其中,“三八”一般用来指责女性行为轻浮、做事鲁莽,有不够庄重之意。而“半头生”则专指男性,含义与“三八”相近。这些词汇的由来令人好奇,原来它们竟是当年移民从“唐山”带来的。朱介凡先生,长期研究中国谚语,在他所著的《礼俗之特彩》中,找到了“三八”和“半头生”二词的出处。文中提到:素性生硬,作事乖张的人被称为“三八”,也称“半头生”。出处源自宋代魏野赠寇准的诗:“君为北道生张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尊前无笑语,半生半熟未相谙。”
2. “二百五”的由来
在中国,人们常用“二百五”来形容一个人缺心少肺。关于这个称呼的由来,有几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来自战国时期,苏秦说服六国结盟抗秦,后来被一个刺客刺杀。齐王为了找出凶手,用计悬赏黄金千两捉拿“义士”。结果四个自认为是“义士”的人前来领赏,齐王怒斥他们是“二百五”,并将他们处死。从此,民间用“二百五”来形容傻瓜、笨蛋。第二种说法来自唐朝,长安京兆尹的仪仗队伍中,有两个小吏手持长杆开路,被称为“喝道伍佰”。后来这两个小吏变为两个,但人们依旧称他们为伍佰,因此被称为“二百五”。第三种说法来自一个有两个儿子的人,大儿子少写了50个字,小儿子多写了50个字,父亲回家后母亲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两个都是二百五!”第四种说法与牌九有关,牌九中的“二板”(四个点)和“幺五”(六个点)配在一起,是最小的点,被称为“毙十”。人们用“二板五”来形容什么事也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时间久了,就变成了“二百五”。在,人们通常称之为“二五仔”。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