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张钊汉原始点疗法有科学道理吗
2024-11-02 03:11:15 责编:小OO
文档

原始点中医学张钊汉 编2011年4月13日
疾病的由来——可分外缘及内缘
一、外缘: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之邪。
二、内缘: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所伤。
外感六淫或内伤七情后,进而使体质变得更差,才会产生症状,也就是说六淫及七情是产生症状的导火线(缘),不是主要原因,体质偏寒才是疾病的主要原因。
六淫及七情是很难掌控的,但因(体质)是可以改善的。故中医治疗,不是要处理六淫之邪或七情内伤,而是要改善体质,而体质又分寒性、热性,故药物也只有寒、热之分而已,且在生病后体质会变得更差,生病后寒性体质会趋向更寒,热性体质会趋向更热,而离中性体质越来越远,所谓药性必有所偏,就是要把过寒或过热的体质调整回来,如此才可以达到治病的目的。
对于寒性体质而言,药物只不过是经由内服而产生的另一种热源罢了,固然不能说某种药物可直接治疗某种疾病;反过来也不能说,某种药物可直接造成某种疾病。疾病是没有特效药及偏方的,治病别无它路,只有改善自身体质这一条路而已。
论「六淫之邪」
六淫之邪——「风、寒、湿、暑、燥、火」,风、寒、湿属寒,暑、燥、火属热。湿的本质就是寒,如痰多、尿多、带多、涕多、泪多等,都属湿重,也就是寒,无须再分寒湿、热湿,风也是一样的情形,本质属寒,无需再分风寒、风热。
如果硬要分,那么风及湿属外缘,而寒及热属因——体质。如果误把风、湿当成体质处理,那么就会有风热及湿热的辨症说法出现。可是这种说法是不能成立的。何以故?寒热性相违故。性相违是不可能同时并存的,就如同生、死,明、暗,前、后,缚、解等,是不可能同时并存的一样。
六淫之邪,虽属外缘,却有人认为,六淫之邪是属体内的,而有头风、风湿关节等病。又从中医用药上,有驱风湿,利水化痰,清暑,清热燥湿等。就不难看出,已经把外缘的六淫之邪具体化,当成是体内必须处理之物了。
不管六淫之邪是由体外传入体内,或从体内而起的,这些说法都是有问题的。也就是把变化虚幻的东西当作是实有的,这样的错就如同把「水中月、空中花」当成是真的。也如同做梦的人,梦里的一切明明都是有的,真实的啊。这都是在医理上病了而妄见内有六淫之邪。
如果六淫之邪是从体内生起,那么是体内本有,因病而生,还是体内本无,因病而生?如果是本有而生,既然已经有了,为什么还要因病才生氏茄呢?比如平常就时时咳痰,就不需等病了后才咳痰。如果是本无,就不可能被生,没有因是不可能生出果的。如沙搾不出油,甘蔗搾不出西瓜汁,男性生不出孩子一样。既然本有或本无都不能成立,所以六淫之邪本来就是因缘和合的,是刹那生灭变化的,是毕竟空不可得的。
故不管六淫是在体内也好,或在体外也好,都不能把它认为是实有的,恒存的。再说,物不能自知,如眼不能自见,指不能自触,刀不能自切。所以在体内的一切,我们是不能够自己知道的。对于体内不能知的事物,如六淫之邪,如果中医仍坚持说有,问题是谁会相信,所以生病越来越多人找西医或核配,而西医用仪器也照不出来。照出来也只是一些组织的构造,根本没有风,也没有湿,是无相的,无相就是无,无则不可知。所以西医也不承认内有六淫之说。
可惜的是,不是中药没效,而是有问题的理论根本就无法圆融讲透,让人去相信。如果你说风或湿是有相的,所谓肝主风,脾主湿,又说风走空窍,所以一般关节痛都因为是风湿引起,但关节是由软组织、血管、神经等构成,就是找不到风,也找不到湿。而引起关节痛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处筋伤所致,根本与风或湿无关。头因风而痛,并非风真的跑进头壳里面而造成头痛,只要把头部原始点的筋揉松即可改善,也与风无关。如果无硬要说有,就会有很多驱风湿药出现,而这些驱风湿药,一定能够治好头风痛、风湿关节痛。何以故?无中生有故,不过就如同树枝一定可以砍断蛇的脚一样的好笑。体内既然没有风,也没有湿,哪来的药可以达到驱风除湿的治疗呢?而且把缘等同於体质在治疗,会造成中医理论体系的混淆,等于外来的六淫之邪,跟体内的八纲衫指辨证混在一起。
原来的八纲只要辨体质之寒热,即可开药。现在还要分风是风寒或是风热,湿是寒湿或热湿,不但是脱裤子放屁,甚至误把影子(外缘)当作本尊(体质)在治疗。如果把外缘(六淫之邪)当做是主要治疗的病症,然后以为药可以治疗这样的病症,这样也会犯了所谓某种药可治疗某种病的错。因为实在没有某种药可以直接治疗某种病而不经过体质的,药只能改善体质寒热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如果不透过体质,当人因病毒或风寒而感冒,然后喝了热开水或姜汤,或热粥,甚至用吹风机或盖棉被,把汗逼出来,病也好了。就会得到热开水、热粥、姜汤,甚至棉被、吹风机都可以驱风寒、杀病毒的结论。这样大家能接受吗?若能接受,当你头风痛,喝了热参汤或用木棒、手肘按推而把病治好了,能说人参、木棒或手肘有驱风止痛的作用吗?若能接受,那么你也可以说,跑步、爬山、打太极拳可以治百病。这样我们还谈什么是医疗呢?如果不谈体质,就会出现以上荒缪的结论,阔而言之,不谈体质,而宣称药可以清热解毒、以毒攻毒、熄风镇痉、利水、安神、开窍、止血、固涩......都属妄念,或说药可以治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忧郁、失眠、细菌、病毒......亦属戏论。
故六淫之邪只不过是指外在环境之寒热对体质的影响罢了,所以治病不是要辨六淫之寒热,而是要辨体质之寒热。六淫属外缘,非属治疗的对象,更不可与体质混为一谈。中医的理论:五脏六腑、经络学说、阴阳五行、药物的归经症状出现的部位在五脏六腑及经络上,治疗则以阴阳五行的学说来推论,因有脏腑经络的部位,则药物就会被后人赋予归经的说法。但症状及症状出现的部位皆是影子,都不是要治疗的对象,改善体质(本尊)的寒热,才能达到治病的目的。如果在症状及症状出现的部位里面去找治病的答案,无疑是缘木求鱼,所以从用药治疗上根本就不需要考虑脏腑之说及经络的概念,因此延伸的相关理论,如:阴阳五行及药物归经,根本就是有问题的理论,除犯了「物不能自知」的错,也把中医的理论推向玄学方向去了,即使耗尽一生,也无法穷究。
至于脏腑及经络学说应用到用药上,是不能成立的,因服药后,药会被输送到全身各部位,不可能专走某脏、某腑或某条特定的经络路线,不过经络学说应用到针灸上,就能成立,因针灸穴位时,可依照循行的经络找出其影响的特定部位,达到治病的目的。所以用药时,套用脏腑及经络学说,根本就是多余且毫无意义的。
所谓科学的核心价值,在于找出一切事物的规律性,而不在於说明解释的部分,因为后者带有太多人为的推测,甚至造假的成份在里面,如果这些理论无法运用于临床,甚至与临床背离,就要小心了。很可能这些理论是有问题的,甚至是错误的。
中医辨证
中医辨证有六经辨证、温病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病因辨证、八纲辨证等。以上所有辨证,最终也只不过是要辨体质的寒热罢了,除此之外都属杂念。
六经及温病的辨证:不管是病寒或病温,全都是症状的导火线,真正要处理的是体质,而体质只有寒热之分,故六经辨证,所谓三阴三阳即是辨阴阳,阴阳即寒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