痱子的形成通常是由于夏季高温潮湿的环境导致身体出汗过多,汗液不易蒸发,汗腺导管口闭塞,汗液在导管内积存,压力增加后破裂,汗液渗入周围组织引起刺激,从而在汗孔处形成疱疹和丘疹,也就是痱子。也有观点认为,痱子的产生与热和湿的环境有关,以及汗孔的闭塞导致的汗液原发性葡萄球菌感染。
临床上,痱子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1. 红痱(红色粟粒疹):是最常见的类型,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生。它表现为圆而尖形的针头大小的密集丘疹或丘疱疹,有轻微红晕,皮疹常成批出现,患者感觉轻微烧灼和刺痒感。皮疹消退后,皮肤可能留下轻度脱屑。
2. 白痱(晶形粟粒疹):是由汗液在角质层内或角质层下溢出形成。常见于高温环境中大量出汗、长期卧床或过度虚弱的患者。这种类型的痱子在颈、躯干部出现多数针尖至针头大小的表浅性小水疱,壁薄而透明,内容清澈,无红晕。通常无自觉症状,轻擦后易破,干后有细小的鳞屑。
3. 脓痱(脓疤性粟粒疹):痱子顶端有针头大小的浅表性小脓疱。相对较少见,常发生在皱襞部位,如四肢屈侧和阴部,小儿头颈部也常见。脓疱内可能无菌,或为非致病性球菌,但破裂后可能继发感染。
痱子通常发生在儿童身上,但皮肤娇嫩、肥胖多汗或体质虚弱的成年人亦可能长痱子。除了脚底和手掌等皮肤较厚的部位,痱子可以出现在全身各个部位。预防痱子的发生,主要是保持皮肤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易长痱子的人,洗澡后应擦干,并涂抹爽身粉或痱子粉。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活动,饮食不宜过饱,减少糖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这些措施有助于预防痱子的发生。
针对痱子的治疗方法包括:
1. 使用花椒水:将10克花椒放入容器,加入200毫升开水,小火煮5至6分钟后,待温度适宜,用棉签蘸取花椒水轻擦患处。12小时后,痱子的脓尖通常会收缩干瘪。为巩固疗效,可再次加热剩余的花椒水进行擦拭,痱子可全部消退。
2. 涂抹黄瓜或丝瓜叶:切片的黄瓜或捣烂的丝瓜叶直接涂抹在痱子上,每天2至3次,几天后可看到效果。
3. 使用甘草和滑石粉:取甘草粉末1份与滑石粉2份混合,扑擦在痱子上。
4. 臭梧桐和马齿苋煎水外洗:取臭梧桐100克和马齿苋200克煎煮,用所得药水外洗。
十滴水是一种有效的民间疗法,使用方法如下:先用温水洗净患处皮肤的汗水和分泌物,然后挤出数滴十滴水涂抹于患处,让其自然风干。涂抹处的皮肤可能会有轻微灼热感,但数分钟后痛痒感会减轻。每日涂抹2至3次,两三天即可消炎、消肿、止痒。对于婴幼儿,可用温开水与十滴水按1:10的比例稀释后使用。
生姜汁也被发现可以治疗小儿痱子,效果显著。霜桑叶也被认为是一种治疗痱子的有效方法。此外,使用“郁美净儿童霜”和藿香正气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