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出自唐代诗人元稹的《离思》其一。这首诗是元稹悼念亡妻韦丛的深情之作。原意是说,见过大海的人再看江河溪流时,便觉得它们平平无奇;见过巫山云的人再看其他地方的云时,便觉得它们黯然失色。元稹眼中的韦丛就是“沧海”与“巫山之云”,爱上她之后,其他女子在他眼中都变得平凡。因此,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亡妻的深情与执着。
然而,元稹在这首诗中使用了“曾经沧海”和“巫山之云”这两个典故,表明他并非原创,而是借用了前人的智慧。在《孟子·尽心上》中,孟子提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孟子的意思是,见过大海的人再看江河溪流时,会觉得它们微不足道;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再听其他言论时,会觉得它们浅薄无趣。同样,流水只有填满坑洼才能继续前行,君子有志于道,只有达到一定的境界才能通达。
而在《高唐赋》中,宋玉描述了巫山之云的神奇与美丽。巫山之云是由巫山神女所化,上接天际,下临深渊,形态万千,令人叹为观止。巫山之云因此被视为非凡之物,其美丽与变幻无法用言语完全形容。
元稹的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他对亡妻的深情,还巧妙地运用了两个经典的文学典故,使整首诗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既是对亡妻的追忆,也是对世间美好事物的赞美,展现了元稹不凡的文学才华。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