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南京阅江楼最有名的一句诗
2024-11-10 20:51:42 责编:小OO
文档

南京阅江楼,自古便有其名,明太祖朱元璋曾在此驻扎龙旗。诗人王守仁在其作品《登阅江楼》中,以“绝顶楼荒旧有名,高皇曾此驻龙旌”开篇,将阅江楼的历史与皇家的荣耀紧密相连。

王守仁,名云,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他的父亲王华曾任南京吏部尚书。在《登阅江楼》一诗中,王守仁以“险存道德虚天堑,守在蛮夷岂石城”表达了道德的力量远胜过地理的险要,强调了道德在中的重要性。

山色依旧,王气犹存,古今交替,江水依旧奔流不息,发出秋天特有的声响。诗人王守仁在登临阅江楼时,挥笔写下:“山色古今余王气,江流天地变秋声。”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迁,也寓意着历史的更迭。

登楼赋诗,却难有人能赋出千古之思。正如《登阅江楼》中所言:“登临授简谁能赋,千古新亭一怆情。”王守仁在登楼之际,感慨万千,想起了历史上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登高赋诗的场景,心中涌起无尽的悲怆之情。

阅江楼见证了无数历史的变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王守仁的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赞颂阅江楼历史的佳作,更是一篇深刻反映个人情感与时代变迁的诗篇。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