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主频,即CPU的时钟频率(CPU Clock Speed)。通常,主频越高,CPU的运行速度越快。然而,由于内部结构的不同,并非所有时钟频率相同的CPU性能都相等。
2. 内存总线速度(Memory-Bus Speed),这指的是CPU与二级(L2)高速缓存和内存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
3. 扩展总线速度(Expansion-Bus Speed),它涉及CPU与微机系统中的局部总线(如VESA或PCI总线)接口卡的工作速度。
4. 工作电压(Supply Voltage),这是CPU正常运行所需的电压。随着CPU主频的提升,为解决散热问题,CPU工作电压有逐步下降的趋势。
5. 地址总线宽度,它决定了CPU可以访问的物理地址空间。对于486以上的微机系统,地址线宽度为32位,允许直接访问最多4096 MB的物理空间。
6. 数据总线宽度,它确定了CPU与二级高速缓存、内存以及输入/输出设备之间一次数据传输的信息量。
7. 内置协处理器,含有内置协处理器的CPU能加速特定类型的数值计算。某些复杂计算需求的软件系统,如高版本的AUTO CAD,就需要协处理器的支持。
8. 超标量,指CPU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可以执行多条指令。Pentium级以上的CPU均具有超标量结构;而486以下CPU属于单标量结构,至少需要一个或多个时钟周期来执行一条指令。
9. L1高速缓存(一级高速缓存),内置高速缓存提升了CPU的运行效率。L1高速缓存的容量和结构对CPU性能有显著影响,这也是一些公司力求加大L1级高速缓存容量的原因。由于高速缓存由静态RAM组成,结构复杂,因此在CPU管芯面积有限的情况下,L1级高速缓存的容量无法做得太大。
10. 采用回写(Write Back)结构的高速缓存,这种结构对读写操作都有效,速度较快。而采用写通(Write-through)结构的高速缓存仅在读操作上有优势。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