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扶危救困意思和来源是什么
2024-11-28 18:47:27 责编:小OO
文档

在古代,"扶危救困"这一成语被广泛用于描述那些在危难时刻伸出援手,帮助处境艰难之人的高尚行为。这种行为在元朝无名氏的作品《魏徵改诏》第三折楔子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其中有句:“今日箇扶危救困休辞惮,疾便的牵战马上雕鞍。”

同样,《活拿萧天佑》第一折中也提到了这一美德:“你是那调和鼎鼐庙堂臣,扶危救困安邦器。”这里的"扶危济困"不仅意味着物质上的援助,更是精神上的慰藉与鼓励。

到了明代,这一理念被《水浒传》第三八回所提及:“多听的江湖上来往的人说兄长清德,扶危济困,仗义疏财。”这句话中的"扶危济困",体现了梁山好汉们在乱世中的正义之举和对弱者的同情心。

清代的钱泳在他的《履园丛话·杂记上·戒杀放生》中,进一步强调了"扶危济困"的重要性:“要之扶危济困,是君子之存心。”这表明,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是每一个有道德、有良知之人的应尽之责。

郭沫若在《星空·孤竹君之二子》中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我们各尽所能足以滋乳生生,我们各有理性天良足以扶危济困。”这句话强调了每个人都有能力去帮助他人,只要具备足够的智慧和良知。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