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礼的本意和多寡,是婚姻习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早期,彩礼更多是象征爱情和承诺的礼物,比如手帕或贴身物件。进入私有制社会后,彩礼逐渐变成了定金,表示女子的身价。后,婚姻法明文废止了买卖婚姻,但有些地方仍然沿用,赋予了新的意义,即送彩礼后婚约正式确立,若女方反悔需退还,男方则一般不退。彩礼的数额则由女方要求和男方经济状况协商决定。
彩礼数额并没有严格的地域或城乡差异,但随着社会风气的变化,彩礼数额逐渐增大。最初的彩礼象征着图个吉利,数额从101元到10001元不等。随着社会风气的变化,彩礼数额变得更大,出现了诸如“一动一不动”,即豪车和房产,以及“三斤六两”等夸张的表达方式。
当前的彩礼已不再是简单的象征意义,而变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一套普通的两室一厅80平方米的婚房,价格往往在百万以上。对于一般工人家庭而言,这样的开销需要数年才能积累。此外,父母年纪越来越大,还要赡养爷爷奶奶,这种沉重的经济负担更是难以承受。因此,彩礼不仅是啃老,更是一种嚼老的行为,养儿防老的观念在这种情况下显得尤为艰难。
近年来,随着攀比风气的盛行,彩礼金额也在不断攀升。这不仅在于女方的要求,也在于男方的炫富心理。一些男性因为自身条件不足,千方百计凑钱以求找到伴侣。同时,也存在男方不花钱、真心相爱,选择简约婚礼的情况。更有甚者,女方甚至会陪送豪车和婚房。这种现象引发了对真爱与金钱的深刻思考,呼吁全社会共同抵制这种“变相卖卖婚姻”的陋习。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