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古诗《赠别》
2024-11-29 07:12:09 责编:小OO
文档


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

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

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

卷起珠帘卖俏粉黛没有比得上她。

她轻盈袅娜,未满十四,

如同二月初的豆蔻花,花苞初绽。

扬州城的街道上,春风拂过,

珠帘卷起,却无人可比她。

诗句中没有直接提及她的名字,

却让人仿佛看到了她的身影。

“娉娉袅袅”四字,

不仅形容姿态之美,

还暗含了她的青春年华。

“豆蔻”一词,

不仅指代了她的年龄,

更衬托出她的青春活力。

“豆蔻梢头”的比喻,

不仅新颖独到,

还增添了诗歌的艺术美感。

扬州的繁华景象,

在“春风十里扬州路”中得以展现。

珠帘卷起,

映衬出无数美女的倩影,

却无人能与她相比。

杜牧的这首诗,

从赞颂女子美丽入手,

又通过扬州的繁华景象烘托其美。

语言精妙,

意象生动,

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女子的美丽,

更体现了杜牧的才情与艺术造诣。

无论是比喻的巧妙运用,

还是对扬州城的生动描绘,

都让人赞叹不已。

这首诗的成功之处,

在于它既赞美了女子之美,

又展现了扬州城的繁华。

通过对比与烘托,

使得女子的形象更加鲜明。

整首诗读来,

不仅让人感受到女子的美丽,

更让人领略到了诗歌的魅力。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