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错误郑愁予 莲花指什么
2024-11-29 07:33:57 责编:小OO
文档


用莲花来比喻女子容颜的变化,这是《错误》中一个关键的意象。诗的开篇,诗人描述自己走过江南,那等待在季节里的容颜如同莲花的开落,这种比喻不仅描绘了女子的美丽,更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诗句中,“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描绘了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而“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将女子的心比作一座孤寂的小城,既美丽又孤独。

接着,“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氛围,街道的青石在傍晚时分显得格外冷清,而春帷未揭,暗示着某种期待的落空。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则暗示了女子内心的封闭与孤独,她的心灵之门紧闭,仿佛在等待着什么,但又害怕被外界打扰。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这最后一句,诗人巧妙地将现实与象征结合,达达的马蹄声虽然是美丽的,但却是错误的,因为诗中的“我”并不是女子的归人,而是匆匆的过客。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也更加耐人寻味。

《错误》的创作背景源自郑愁予童年的逃难经历。1948年12月,他到江南的一个村落,那里唤起了他童年时期逃难的记忆,有关炮车,有关战马的马蹄声,这些经历被他艺术化,写成了《错误》。这首诗的主角就是以郑愁予母亲为原型的,她的形象贯穿了整首诗,象征着等待与失落。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