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三国佛教的发展过程
2024-11-29 06:52:40 责编:小OO
文档


三国时期的佛教发展,涵盖了从220年到265年间的魏、吴、蜀三国。在魏国,佛教继承自后汉,都城洛阳成为文化重镇,佛教活动亦承袭后汉传统。当时,来自天竺、安息、康居的僧侣如昙柯迦罗、昙谛、康僧铠等,相继来到洛阳,致力于经典翻译。魏明帝(在位:227-239年)曾大力支持佛教,陈思王曹植也对佛教有所研究并创作梵呗。
在吴国,佛教由中原传入,建都建业。支谦、康僧会等人先后入吴,对佛教的传播有所贡献。孙权曾向支谦询问佛教深义,并让他担任太子导师。孙皓即位后,虽一度欲毁佛寺,但在康僧会的影响下,最终受五戒。
蜀国位于西部边陲,有记载称其有《首楞严》二卷、《普曜经》二卷,但这两部经书现已散失。戒律的传入是三国佛教的一大事件。在魏国,昙柯迦罗主张遵循佛祖教诲,翻译了《僧祇戒心》,并举行了受戒仪式,被视为律宗始祖。昙谛也翻译了《昙无德羯磨》,而朱士行等人据此受戒,士行也被视为中国出家沙门的开始。
吴国的译经活动始于武昌,盛于建业。维祇难、竺将炎、支谦、康僧会、支彊梁接等人参与译经。支谦是这一时期的译经大师,翻译了众多大乘经典,并改译了《道行般若经》为《明度》,使其文体更加简洁流畅。康僧会则翻译了《六度集经》等,并注解了《安般守意》等。
三国时期的佛教传播虽然范围有限,但已开始与本土文化融合。支谦、康僧会等人都深受汉文化影响,在译籍中运用了老子的成语来阐述佛教思想。他们还创作了梵呗,并将印度佛教艺术带到中国。佛教的建筑和艺术也开始形成一定规模,对后世佛教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