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小麦纹枯病症状图
2024-11-30 23:36:53 责编:小OO
文档

小麦纹枯病,亦称立枯病或尖眼点病,由喙角担菌引起,侵害小麦,造成一种病害。该病害主要影响小麦的叶鞘和茎基部。初期病斑呈黄褐色椭圆形或梭形,位于地表或近地表的叶鞘上。随后,病斑扩大,颜色变深,并向茎内部发展。在小麦生长中后期,叶鞘上的病斑常呈现云纹状。
小麦纹枯病在全球温带小麦种植区广泛分布,是常见的病害之一。病田中发病株率通常在10%-30%,而在重病田块中,病株率可达到60%-80%。极端情况下,因病害导致的枯死穗率可能高达20%以上。因病害引起的产量损失通常在10%左右,但在严重情况下,损失可高达30%-40%。
病害的流行与日均温度密切相关。当温度低于10℃时,病害发展缓慢;温度超过15℃时,病情加重;20-25℃时,病害迅速发展,病株率和病害严重度都急剧上升;而当气温达到30℃左右时,病害发展基本停滞。春季多雨潮湿的气候有利于病菌的发生和扩散。
在栽培管理上,冬麦过早播种、密度过大、过量施用氮肥、麦苗生长过旺都可能导致病害加重。连年种植、麦田草害严重、土壤或田间湿度过大也是发病的原因。使用未充分腐熟的含有病残体的肥料,也可能促进病害发生。
以上内容参考自百度百科—小麦纹枯病。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