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下列名单中对甲骨文做出过贡献的人?
2024-11-30 01:04:03 责编:小OO
文档

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始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9),金石学家王懿荣首次发现并高价购藏了这批珍贵的文物。直到1903年,刘鹗的《铁云藏龟》出版,这是甲骨文第一次以拓片形式公开出版。同年,孙诒让的《契文举例》也问世,这是第一部对甲骨文进行考释的著作。

此后,甲骨文的收集与研究逐渐成为一项重要任务。众多学者和收藏家参与其中,包括王襄、孟定生、刘鹗、罗振玉、美国人方法敛、英国人库寿龄、金璋、日本人林泰辅及加拿大人明义士等人,他们共同搜集了数万片甲骨。董作宾的《甲骨文断代研究例》是甲骨学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奠定了甲骨文断代研究的基础。

大量甲骨文已著录出版,早期著作如刘鹗的《铁云藏龟》、罗振玉的《殷虚书契》、《殷虚书契后编》,明义士的《殷虚卜辞》,林泰辅的《龟甲兽骨文字》,王襄的《簠室殷契徵文》等。董作宾的《殷虚文字甲编》、《殷虚文字乙编》,胡厚宣的《战后宁沪新获甲骨集》、《战后南北所见甲骨录》、《战后京津新获甲骨集》、《甲骨续存》等,都对研究甲骨文和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的《甲骨文合集》对甲骨文进行了系统整理,广泛搜集了全部出土的甲骨资料,分期分类,共收录甲骨约四万片,编为十三册,为研究甲骨文和商史提供了系统的资料。国家图书馆所藏甲骨也著录于罗振玉的《殷墟书契》、胡厚宣的《战后京津新获甲骨集》、郭沫若的《殷契粹编》、郭若愚的《殷契拾掇》等著作中。

学者们运用“由许书以上溯古金文,由古金文以上窥卜辞”的方法,比较分析甲骨文字形的偏旁点画,并通过音韵学、训诂学的手段来考释文字。罗振玉的《殷虚书契考释》,唐兰的《殷虚文字记》、《古文字学导论》,杨树达的《耐林甲文说》、《积微居甲文说》,郭沫若的《卜辞通纂考释》、《殷契粹编考释》及《甲骨文字研究》,于省吾的《甲骨文字释林》等著作,都对甲骨文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自1917年王国维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以来,郭沫若、董作宾、胡厚宣分别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殷历谱》和《甲骨学商史论丛》等著作,陈梦家的《殷墟卜辞综述》也包含大量商史研究内容。近年来,许多年轻学者也在利用甲骨文研究商史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