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六西格玛设计咨询是如何从源头进行改善的?
2024-11-30 01:00:53 责编:小OO
文档

预防差错需从设计和开发阶段入手,这是产品形成的第一步。在这个阶段出现的差错会直接影响制造过程的质量和效率,进而影响顾客的使用体验和市场的推广。如同污染治理要从源头抓起,预防差错也应从设计阶段开始,即通过源头管理避免设计差错。

如何预防和避免设计差错?ISO 9001:2000质量体系标准对此已有明确规定。在设计阶段使用适当的质量工具,如质量功能展开(QFD)、系统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SFMEA)、试验设计(DOE)、设计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DFMEA)、过程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PFMEA)、可靠性分析(RA)和故障树分析(FTA)等,能够充分识别市场与顾客需求,避免差错和失误,提高设计质量。

如何确保产品无缺陷,保证制造质量和使用者的安全?这是质量工作者长期探索的问题。日本质量管理专家、丰田生产体系创始人新江滋生(Shigeo Shingo)基于其丰富的现场质量改进经验,创立了“防差错”概念,即POKA-YOKE。他认为,现场质量控制的核心在于杜绝缺陷,缺陷是差错的结果。如无法根除差错,必须及时发现并立即纠正,防止差错转化为缺陷。

产品制造和使用中的差错通常分为两类:主观差错和客观差错。主观差错是指由于操作人员失误造成的,常见的有疏忽、理解错误、判断失误、技能不足、经验主义、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缓、缺乏指导、措手不及和明知故犯等。这类差错通常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和纪律约束来预防,但随着生产节奏加快,操作人员疲劳、注意力分散等问题难以避免。

客观差错则是由于设备误动作、累积误差等原因引起,多数是控制系统的问题。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差错,都是随机发生的,难以预测且后果严重。因此,POKA-YOKE倡导采用积极预防措施和可靠装置,如将检验重点从缺陷转向差错,一旦发生差错立即制止和纠正,避免形成缺陷产品,尽量采用自动装置实现百分之百检验。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