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是一种强腐生性和耐低温的病害,侵染传播隐蔽,危害严重。此病的隐蔽性很强,通常在菌脓流出前难以发现,一旦发现菌脓流出,危害已经扩散。在严重情况下,病害可导致整株死亡,果园毁坏。猕猴桃种植者应密切关注此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的第一步。目前,徐香、金魁、华优和海沃德等品种较为抗病,而红阳品种易感病,应谨慎种植。建立健康无病毒的种植园至关重要。接穗应来自无感病史的健康树,并且在嫁接时需严格消毒刀具,避免嫁接传染。
培育健壮树势是关键。根据树龄、树势和立地条件,合理负载,避免使用膨大剂。秋季应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提高有机质含量。
抓住关键时期喷药预防。在采果前10天左右,使用“碧护”15000倍液加丙环唑2000倍或氟硅唑6000倍液,对叶面进行喷雾,同时防治褐斑病,增强叶片活性,提高光合效能,增加养分积累。采果后,重点防治溃疡病,防止叶片早衰,延长同化养分功能时间,提高叶片光合效率,及时补充养分。
采果后、落叶后、冬剪后应及时喷药,并结合清园,防治越冬虫害。生长后期可选用“碧护”15000倍液加20%乙酸铜600倍液或春雷霉素500倍液或菌毒清400倍液或丙环唑2000倍液或氢氧化铜800倍液或噻菌铜600倍液或中生菌素600倍液等。落叶后可选用乙酸铜100倍液、加瑞农200倍液、施纳宁100倍液等进行枝干喷雾。药剂要交替使用,每次间隔至少15-20天,生长季节施用药剂浓度宜小,休眠期浓度宜大。
局部涂药。对局部发生溃疡病的病疤,应早发现、早刮治、早涂药,以控制扩展。涂抹的药剂包括乙酸铜20倍液、过氧乙酸100倍液、弗兰克10倍液、氢氧化铜20倍液、噻菌铜20倍液。涂药前,用消毒刀具刮掉菌脓及病灶,直接涂抹药液。复查和涂药范围应大于病灶的2-3倍。
彻底清除病原。涂药前刮菌脓和病皮时,应收集在塑料纸上,带出果园烧毁或深埋。已染病的枝条应及时剪除,尤其是红阳品种主干染病应一律剪除,带出果园烧毁或深埋,防止病原再次传播。修剪刀具每次使用前后都要用75%酒精或10波美度石硫合剂消毒。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