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高考后怎样填报志愿啊?
2024-11-30 00:13:49 责编:小OO
文档

准确把握志愿填报的要领和规律,既不“高攀”,又不“低就”,将有助于提高志愿的“命中率”。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减少了考前报志愿的盲目性。考生可以根据考试成绩选报志愿,极大地提高了报考志愿的有效性。

然而,从近几年实行考后报志愿的情况看,有的学校志愿过于集中,出现志愿“撞车”、考生“扎堆”,几乎每年都有高分落榜的现象。准确把握志愿填报要领,既不“高攀”,又不“低就”,掌握选报志愿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考生在选择志愿中,要正确认识自我。一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志向,选择适合的学校、专业,这样可以在将来的事业中做出成绩,有利于个人理想的实现;二是客观地分析自己在整个考生群体中的位置,包括班级、校内以及市内考生的大体名次,了解本校、本市近几年升入各类大学的人数,从而把握住志愿选择的大方向,不致于出现重点院校与一般院校、本科院校与专科院校的层次颠倒问题。

贴近社会需求高校的热俏和基础学科报考人数的减少,形成了高校设置的时代特征。考生应根据自身的情况,与之对照,不难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填报志愿,是考生依据自身的实力,在整个考生群体中参与竞争,因此要充分重视别人对志愿选择的动向。一是要慎重对待热门学校和热点专业。人们一味追逐这类学校和专业,造成了这些学校的生源爆涨,导致录取分数线提高、落榜生增加。了解了别人报考志愿的动态,也就有利于避开热点,使自己的选择能够出奇制胜,真正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填报志愿时,要注意收集、整理招生资料和信息。对前三年本地区考生志愿的分布、高校提档分数线等资料,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年度间学校志愿上下波动的规律,结合社会需求实际,预见当年生源的大体走向。从中选出几所适合自己的学校,进行细致斟酌,然后决定取舍。

科学分析招生资料,才能使志愿选择更具针对性。对学校往年提档线上下波动现象的把握,可以减少填报志愿的失误,然而这些现象也并非一成不变。

从近几年的情况看,第一志愿录取率有较大提高。一方面是考后填报志愿,使有效志愿分布更趋合理。另一方面就是报考志愿的综合平衡,使志愿分布的面更宽,从而第一志愿录取率有较大提高。平衡志愿,一是指要做好自身的平衡,即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高考成绩去选择学校,不可盲目追逐名牌、热点,做好自身心理的平衡。

在学校和专业的选择中,更应重视专业,而后选择学校。在学校和专业的选择上,应慎重选择第一志愿,更要认真对待二、三志愿,服从分配志愿也要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合理填报,确保升学“底线”。另外,志愿间形成合理的梯度,也是兼顾一般的一项措施,不要一味追求一类学校或专业,造成志愿平行,增加调剂的难度,降低录取率。

考后填报志愿,可依据的参照材料较多,只要认真分析招生形势,积极探索志愿流向,把握志愿填报规律,将有助于提高志愿的“命中率”。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