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有关人生的哲理?
2024-11-30 00:15:51 责编:小OO
文档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句古语出自《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提醒人们只要真心诚意,就能克服困难,达到目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出自《诗经王风黍离》,表达的是理解的人会理解你的忧愁,而那些不理解的人只会疑惑你的追求。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出自《诗经风相鼠》,告诫人们要有尊严和操守,没有这些,活着也没有意义。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出自《诗经大序》,意思是说话的人没有过错,听的人应当引以为戒。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诗经小雅鹤鸣》,比喻可以从别人身上学到有用的东西,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出自《诗经大雅抑》,说明以礼相待,回报以礼。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出自《尚书》,说明天灾可以避免,但自己犯下的错误则无法逃脱。

满招损,谦受益。出自《尚书大禹谟》,强调谦虚能够带来好处,而自满则会招致损失。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出自《国语》,形容改正错误像攀登高山一样艰难,而堕入恶行则像山崩一样迅速。

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左传》,说明不义之事最终会自食其果。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出自《左传》,强调在安全稳定的时候就要想到可能的危险,做好准备,这样就不会有灾难。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出自《左传》,指出人不是圣贤,难免会犯错,但能够改正错误就是最大的好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出自《老子》,认为能够了解别人的是明智的,而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聪明的。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出自《老子》,说明真实的话语不一定悦耳,而悦耳的话语不一定真实。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出自《老子》,表达的是祸福相依的道理。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老子》,强调一切伟大的成就都始于微小的开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论语公冶长》,鼓励人们勤奋好学,不以向地位低的人请教为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颜渊》,强调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出自《论语卫灵公》,强调做事前要准备好工具和条件。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出自《论语述而》,形容君子心胸宽广,小人心胸狭隘。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出自《论语子罕》,说明在艰难时刻才能看出谁是真正的君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为政》,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出自《论语子罕》,指出智者不会疑惑,仁者不会忧虑,勇者不会畏惧。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出自《论语》,强调人无完人,能够改正错误就是最大的好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出自《论语为政》,强调承认自己的无知也是一种智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出自《论语雍也》,说明真正热爱学习的人比仅仅知道的人更优秀。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强调榜样的力量。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出自《论语述而》,指出在三人中总能找到值得学习的地方。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说明天下应该为所有人共享。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出自《礼记中庸》,强调计划的重要性。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出自《礼记学记》,指出学习和教学都能让人发现自己的不足。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自《礼记学记》,说明玉需要雕琢才能成为器物,人也需要学习才能明白道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离骚》,表达了一种不懈追求的精神。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出自《楚辞卜居》,说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尽信书,不如无书。出自《孟子尽心下》,强调不能完全相信书本,要思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孟子告子下》,说明在艰难中才能成长,安逸中则容易灭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指出拥有道义的人会得到很多帮助,而失去道义的人则会孤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出自《孟子尽心上》,强调人民最重要,其次是国家,最后才是君主。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孟子尽心上》,说明在困境中要修养自身,在得意时要帮助他人。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孟子公孙丑》,指出在天时、地利、人和中,人和是最关键的。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自《孟子滕文公》,强调在富贵、贫贱、威武面前保持自己的原则和尊严。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出自《荀子劝学》,强调坚持不懈的努力可以达到目标。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出自《庄子养生主》,指出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出自《庄子》,形容君子之间的友谊像水一样淡泊,而小人的友谊像甜酒一样浓烈。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中庸》,强调广泛学习,仔细询问,慎重思考,明确分辨,坚定实行。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形容在幕后策划可以决定远距离的胜利。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出自《史记留侯世家》,强调忠言虽然难听但有益于行动,良药虽然难吃但有益于健康。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自《史记报任少卿书》,说明死亡的意义因人而异。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指出即使是智者也有失误,而即使是愚者也有收获。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出自《汉书枚乘传》,形容坚持不懈的力量可以克服困难。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出自《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强调自己不做坏事就不会有人知道。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汉乐府长歌行》,提醒年轻时不努力,年老时只会悲伤。

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出自《后汉书王霸传》,形容在困难时刻才能看出谁是真正的强者。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出自《后汉书冯异传》,比喻在某个方面失败,但在其他方面得到补偿。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