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特色学校建设,学校文化扮演着核心角色,其本质是一种文化重构。学校特色是学校文化的整体展现,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精神,与学校文化相协调,是全体师生共同认可,并在日常行为中自然流露的。因此,建设学校文化即是形成学校特色,创建特色学校则是学校文化的进一步丰富与发展。
学校应注重建设能体现学校特色目标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将零散、表面、短暂的合理举措上升至学校机制和文化建设层面,实现继承与创新的结合,将特色教育与学校文化建设融为一体,使优良传统得以积淀,确保学校的办学理念、校训、标牌、墙饰、雕塑等体现特色,宣传窗、板报、校园网等宣传特色,多样化的活动烘托特色,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特色。
学校建设应遵循“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的思路,分为三个阶段梯次推进,即选择特色项目、形成学校特色和建立特色学校三个阶段。
首先,选择特色项目作为特色学校建设的初级阶段,是学校形成特色的基础性阶段。各学校需结合现代教育理念,通过深入调查、分析,从学校管理、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方式、德育工作、教育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选择至少一个优势项目,如体育特色活动、科技活动、艺术等,重点培养和发展,争取在一段时间内取得阶段性成果。
其次,形成学校特色是特色学校建设的中级阶段,是学校经过特色项目的选定,将特色项目做实做细,并不断深化、拓展和完善,形成鲜明有序、保障有力、参与广泛并取得明显成效的整体性特色,形成鲜明的办学风格的阶段。各校需从学校文化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育科学研究、教师校本培训、学生活动设计等方面统筹规划,拓展特色项目的外延,丰富其内涵,努力使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的自觉追求。
最后,建立特色学校作为学校特色建设的高级阶段,是学校办学个性化的外在体现。学校需将已有的特色做精做强,全面拓展,形成整体性与众不同的可持续发展性很强的办学特色。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