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企业运行KPI考核要注意什么?
2024-11-30 00:34:57 责编:小OO
文档

KPI系统的“责”与“利”相对应,其中“责”主要体现在各部门和岗位需完成的绩效任务,以及管理者对下属部门、员工绩效过程监控的责任;“利”则表现为绩效工资的发放、员工晋升、培训资格等。在项目运作过程中,高层通常更注重“责”的方面,基于公司战略视角,而中基层则更关注“利”,如绩效评定级别和工资分配、个人晋升挂钩等。这会导致高层在利益分配上更多采取“授权”导向,而中基层管理者则因绩效评定“优秀”总数有限而担忧差异带来的“不和谐”,导致考核流于形式。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明确绩效考核目的,制定行动改进与发展计划,形成鼓励改进的企业文化外,还应坚持责权利相对应的原则。高层管理者需关注部门和岗位的“责”,同时也要关注“利”,站在部门和个人的角度考虑绩效考核问题。

定性指标一直是KPI考核的一大难题,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确认考核标准。很多管理者未能明确什么样的报告是质量好的报告、什么样的计划是有效的计划等具体的评价标准。考核标准的模糊性不仅会影响绩效改进,还可能导致考核结果的不公平或随意性。定性指标的评价标准往往由考核者个人决定,考核者的管理水平和个人要求直接影响考核结果。因此,考核者应具备足够的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进行考核前需接受公司级培训,并与被考核者充分沟通,以确保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对于普通职员的KPI考核,KPI考核本质上是一种目标管理。进行目标管理时,除了合适目标的确认、信息化技术的辅助与领导的推动外,还隐含着一个前提:所有职员是否都适合进行KPI考核。在项目运作中发现,一些文职类职位,如人力资源部专员、秘书等,用传统的KPI进行考核的效果较差,对普通人员进行目标管理的意义不明显。普通人员的日常工作内容较细,且定性目标较多,难以用几个常用的KPI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也不好。因此,普通人员KPI考核可以采取简化模式,例如使用日事清的公司OKR管理模板,人力资源部可通过部门具体数值进行最终考核。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