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有谁可以帮我写一篇家乡变化的调查报告,我的家乡在海阳,实在没有,烟台的也行,有急用,先谢谢了
2024-11-30 00:37:18 责编:小OO
文档

在我家乡海阳,1932年3月至1933年6月间,新建了160公里的柏油干路。这不仅改善了交通状况,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6年间,乡区道路里程增加了10倍,这大大提高了道路的通达性和便捷性。乡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新建了42所郊区校舍,使每个大村都有小学,小村则设有分校,基本可以容纳全区的学童。同时,还颁布了强制入学的法令,违反者将被罚款1-10元。不过,如果受罚后遵令入学,则退还罚金。

乡区新建了许多民众学校、乡村公园、新式医院、合作社、分局等设施,为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这些设施的建设,虽然不以获取短期利益为主要目的,但为海阳的现代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教育的普及、新知识的推广、落后思想观念的转变、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等。

为促进农业生产,为农民提供贷款,并设立了农场苗圃,实验推广优良的种子种苗。无偿分发果苗、蔬苗、菜种、麦种及牛羊猪鸡等优良种苗,以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

1931年,海阳市人口为20.3万人,而到了1936年9月,人口已增至37.3万人。海阳的民族工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民族工业与外资的比例从1928年的1:103发展到1936年的1:8,虽然外资仍占绝对优势,但民族工业的数量和门类都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1932年,海阳天文台进行了大规模扩建,为天文观测提供了更先进的设备。同年,关欧式建筑群的规划、建设完成,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一抹别样的风情。

1933年2月16日,海阳第一体育场开工,仅用5个月时间便建成,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体育场。1934年10月,海阳船厂新船坞落成,为海阳的海运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1936年,海阳海滨生物研究所成立,开中国海洋生物研究之先河。同年,海阳建筑审美委员会成立,以奖励优秀建筑设计,推动城市美学的发展。

1935年,《海阳市施行都市计画方案》完成,这是海阳历史上的第三次全面城市规划。该规划的指导思想是1933年《雅典宪章》提出的城市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规划对城市布局、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商业区、工业区、港埠区都进行了完善而科学的规划。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规划中还包括了43公里的轨道交通——“市中心采用地下式(地铁),市中心以外采用高架式(轻轨)”。此外,规划还对绿化、排水、污水处理厂、文化体育设施、建筑高度、楼间距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规划。

这次规划对海阳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许多规划已经成为现实,也给了后人很大的启示,如1992年海阳市的东迁、2001年提出的“三岛一湾”的整体布局。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