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喂养应遵循按需哺乳的原则,即随时满足婴儿的需求,而非严格按照时间表。当婴儿表现出饥饿的迹象时,应立即进行哺乳。母乳喂养的母亲会发现,随着婴儿的成长,母亲的乳汁分泌量也会逐渐增加,婴儿的睡眠时间也会相应延长。这种哺乳方式不仅有助于促进乳汁分泌,还能避免乳胀的问题。与定时喂养相比,按需哺乳的婴儿在身高和体重增长方面通常更为显著。
当婴儿逐渐长大,通常在2个月左右,就可以开始尝试定时定量的喂养方式了。具体做法是,首先确定一次喂养的时间间隔,例如母乳喂养可以间隔3小时,而奶粉喂养则可以间隔4小时。开始时可以稍微延长间隔时间,观察婴儿的实际需求,逐渐调整至合适的喂养间隔。
定量喂养时,应确保每次喂养量充足,以满足婴儿的需求。例如,如果婴儿的标准奶量为120毫升,可以在喂养前挤出母乳,观察是否足够。如果不足,可通过补充配方奶粉来满足婴儿的需求。
在婴儿1个月左右时,可以逐渐开始从按需哺乳过渡到定时定量的喂养方式。喂养时,母亲应注意与婴儿的眼神交流,保持轻松愉快的氛围,避免让婴儿边吃边睡,以保持其清醒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品牌的奶粉相对于母乳来说都可能容易导致上火。解决上火问题的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是多喝水,白开水是婴儿最好的“凉茶”。对于纯母乳喂养的婴儿,通常在4个月内未添加辅食时,可以不必额外喂水。但是,适当的补充一点水分对婴儿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婴儿每天需要大量的水分,每次喂水量约为每顿奶量的一半。出生第一周为30毫升,第二周为45毫升,1个月后为50~60毫升,3个月时为60~75毫升,4个月时为70~80毫升,6个月时为80~100毫升,8至12个月时为100~120毫升。夏天应适当增加水量。感冒、发烧或脱水时,更应频繁饮水。
记住,白开水是婴儿最好的“凉茶”,水果和果汁不能代替水。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