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县坐落于中国山西省西南部,位于吕梁山南部,西侧与陕西隔黄河相望。其总面积为966平方公里,由2个镇和8个乡组成,居民人口约为5.8万,县设于城关镇。大宁县下辖的行政单位包括昕水镇、曲峨镇、三多乡、太德乡、徐家垛乡和太古乡。
大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属于北屈县的管辖范围,北周时期设立大宁县,隋朝开皇六年将其治所移至现今的大宁县址浮图结。随后在大业二年并入午城县,直至唐武德二年恢复大宁县名,贞观元年废除了中州。元朝时期,大宁并入隰州,至元二十三年又恢复了大宁县。1958年,大宁与隰县合并为隰宁县,同年又将蒲县、石楼、永和三县并入,设立了吕梁县。1916年春,三县再度分开,恢复了隰宁县。同年六月,隰宁分治至今。
大宁县的地貌特征显著,境内沟壑纵横,山峦起伏,地势南北高,中间低,由东向西逐渐倾斜。南北群山环绕,中部丘陵、垣川交错,昕水河从东向西横贯县境,注入黄河。河谷两岸地势平缓,是主要的农作区。境内山脉主要为吕梁支脉,东南隅的石头山海拔1710米,为县内最高峰;其次是南部的二郎山主峰桦木山,海拔1626米;北部的石坪山海拔也在1500米以上。昕水河是主要河流,其支流义亭河发源于吉县金岗梁,自东南向西北,在城关注入昕水河,全长70公里。全县共有较大的垣面九个,其中太德垣号称万亩平垣。
大宁县的气候属于暖温带半干旱性,年均气温约为10.8℃,一月平均气温在零下7℃左右,七月则在23℃上下。年降雨量为517毫米,无霜期为180天。
大宁县的工农业发展相对完善。全县共有耕地15.11万亩,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经济作物则以棉花和油料为主。森林覆盖面积达29万亩。工业产品主要包括原煤、焦炭、水泥、味精等。此外,还有机械、五金、建筑、印刷、加工等行业。
交通方面,大宁县主要依靠公路,特别是连接临汾至大宁、大宁至临猗、大宁至隰县、大宁至永和的四条主干线贯穿全境。此外,还有一些县级公路和乡镇级公路,部分山区运输仍依赖人背畜驮,交通设施尚显不足。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