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代,王谢两家是赫赫有名的大家族。《晋书》记载,王家在东晋时期声名显赫,其子弟才华横溢,领头人王导更是位高权重。
当时,郗鉴任太尉,其女郗璇年方二八,才貌双全,郗鉴视若掌上明珠。郗鉴欲为女儿挑选佳婿,听说王家子弟个个才貌俱佳,决定从中挑选。
王导欣然同意,郗鉴便派管家带厚礼前往王府。王府子弟皆打扮得俊美非凡,竞相出场,希望成为郗太尉的佳婿。
郗府管家仔细观察后,发现东跨院书房中一个青年袒腹仰卧,正沉迷于欣赏东汉书法家蔡邕的古碑。青年见管家到来,竟毫无察觉,依旧沉浸在书法的世界中。
管家见状大吃一惊,急忙返回郗府,将情况告知郗鉴。郗鉴听后笑道:“我要的就是这样的人!”
次日,郗鉴再度派人打听,得知此青年乃王家子弟,书法造诣极高,被后人誉为“书圣”王羲之。郗鉴亲自前往王府,见王羲之豁达文雅,才貌兼备,当即决定聘其为婿。
“东床快婿”一词由此而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才华远比外表更重要。王羲之的坦荡和专注,最终赢得了郗鉴的认可。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选择伴侣时,更应看重其内在的才华和品德,而非仅仅依赖表面的光鲜。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