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儒学在各个时期的发展特征及发展变化原因?
2024-11-30 00:01:42 责编:小OO
文档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由孔子创立,强调“仁”与以德治民、克己复礼。孟子进一步发展了“仁”的理念,倡导实行仁政,并提出性本善的观点。荀子则提出了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这一时期,儒家思想逐渐形成。

汉代,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君权神授”的主张,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持续了两千多年。

宋明时期,理学兴起,天理被视为世界的本源,三纲五常成为社会秩序的核心。二程提出“格物致知”,强调通过实践来获取知识。朱熹则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认为应该抑制人的私欲以实现道德理想。程朱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明朝时期,王阳明提出“心即是理”,将心学与理学相结合,形成陆王心学。陆王心学在政治、文化和教育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李贽在明朝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主张肯定人的正当私欲,对市民阶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