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典故成语 不站在X果树下,引起别人猜忌
2024-11-30 00:01:20 责编:小OO
文档


在古代,君子行走于世,需谨言慎行,避免嫌疑。《君子行》中写道:“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这句话强调了避免嫌疑的重要性。具体来说,经过瓜田时不应弯腰拾履,以免被误认为偷瓜;走过李树下时不应举手整理帽子,以防被怀疑摘李。这不仅仅是一种礼仪上的规范,更是对个人品德和行为准则的一种要求。

《君子行》全诗反映了古人对于远避嫌疑的重视。诗中提到:“劳谦得其柄,和光甚独难。”意思是谦逊而勤劳的人往往能掌握权柄,但保持低调和光而不耀却非常困难。此外,诗中还有“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告诫人们在特定情境下要保持距离,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历史上,这种观念在实际应用中也得到了体现。唐朝时期,大书法家柳公权曾以“瓜田李下”之说巧妙应对皇帝。当时,郭宁因女儿入宫而被任命为邮宁地方官,引起了朝野的议论。柳公权认为,这种任命可能会让人产生郭宁因女儿入宫而获官职的猜测。他引用“瓜田李下”之说,指出这种行为容易让人产生嫌疑,难以解释清楚。

“瓜田李下”这一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人对于嫌疑的重视,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保持警惕,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它强调了行为规范的重要性,以及在特定情境下保持谨慎的态度。

总之,“瓜田李下”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规范,更是古人对品德修养的高度要求。它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嫌疑,保持清白,以维护个人的声誉和尊严。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