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中心称为地心,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其主要由铁和镍元素组成,半径约为3480千米。地心又分为内地心与外地心两部分,内地心为固体,外地心则为液态。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从下地幔底部一直延伸到地球核心部位,距离约为3473千米。据科学观测分析,地核分为外地核、过渡层和内地核三个层次。外地核的厚度为1742千米,平均密度约10.5克/厘米3,物质呈液态;过渡层的厚度只有515千米,物质处于由液态向固态过渡状态;内地核厚度1216千米,平均密度增至12.9克/厘米3,主要成分是以铁、镍为主的重金属。
关于地心的假说有很多种。液态地核说认为地核由密度9.0~11.5克/立方公分的物质组成,压力从液态地核最上部的每平方公分1550吨到地心约3875吨。温度不确定,但估计液态地核的温度约是摄氏5千度。两种物质说认为地核由矽酸盐地函和镍-铁地核组成,早期的地球为液态,后来可能包含两种互不溶解的液体。水晶说则认为地心由一块巨大水晶组成。
然而,目前科学界普遍接受的是地核由铁和镍元素组成,并分为外地核、过渡层和内地核三个层次的理论。尽管关于地心的具体情况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科学家们已经通过各种方法和工具,如地震波、地磁场、地壳运动等,对地心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