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如何纠正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习惯
2024-11-29 23:57:57 责编:小OO
文档


儿童在三岁左右开始萌发自我意识,如果自我倾向过于严重,甚至到了四至七岁还停留在自我中心阶段,就成了一个需要纠正的问题。

首先,家长要意识到三岁左右是引导孩子形成正确自我意识的关键时期。如果发现孩子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或与其他小朋友的交往出现障碍,应尽早进行纠正。

转移家长注意的焦点是第一步。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原因,往往是家庭中全家人都围绕他转,孩子被过度宠爱,养成了“世界皆为我用”的思维。这种思维习惯在步入社会时会面临挑战。实际上,孩子只是家庭中的一员,需要大人照顾,但他不应感觉自己地位高人一等。

通过保姆带大孩子的案例可以看到,过度溺爱和过度保护会导致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家长应避免将孩子视为家中的“小皇帝”,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第二,家长应培养孩子的同理心,教育孩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避免让孩子形成对社会的戒备心理。家长可以问孩子:“如果别人也对你这样,你会怎么想?”让孩子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逐步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

第三,多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经历挫折有助于孩子成长,生活中的挫折可以让孩子变得更加成熟与坚强。家长应利用孩子与人交往时受委屈的机会进行引导,而不是过度保护。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