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电器网上,我找到了关于防爆工具的相关信息。通常,钢铁材料制成的工具如钎、镐、锤、钳、扳手、吊具等在激烈动作或失手跌落时会产生摩擦、撞击火花,这些火花是隐蔽的引爆火源,因此这些工具不能在爆炸危险场所使用。
在爆炸危险场所使用的工具必须由不产生摩擦、撞击火花,甚至不会产生炽热高温表面的材料制成。这样的工具被称为防爆工具。尽管钢铁材料强度和硬度较高,适合制造工具,但研究表明,钢材中含有的碳是产生摩擦火花的根源。
因此,人们将选材方向转向了铜材。铜材用作防爆工具与钢材相比,有两个显著不同点:第一,不含碳,不会出现氧-铁-碳反应链,因此不会出现火花。第二,铜材强度和硬度较低,导热性比钢材高,摩擦或撞击时,局部摩擦点会发生塑性变形,避免摩擦能量集中在个别接触点上,加上材料的高导热性,摩擦产生的热量迅速分散到基体,减少摩擦撞击点出现炽热高温的危险。
然而,纯铜的强度和硬度较低,不能直接用于工具,需要添加适当的元素如铍、铝、钛、镍、镁等,熔炼成铜基合金以提高其强度和硬度。但当强度和硬度提高后,前述铜材在防爆工具上的第二个特点可能会削弱或消失。
因此,人们进一步探讨了“两全其美”的技术途径。即要求所配制的铜基合金在室温下具有高的强度和硬度,一旦受到摩擦、撞击,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铜基合金的金相组织就会发生相变,转化为低强度并出现塑性变形甚至磨损剥落。这时局部摩擦面上的金属摩擦抗力下降,摩擦、撞击的最高温度被在合金相变温度之下,成为不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防爆合金,国外称为非危险火花金属。
目前,工业上已有铍青铜、铝青铜、J2铜合金等多种铜基合金成功应用于防爆工具上。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