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麦茎基腐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包括使用含有戊唑醇、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嘧菌酯等成分的药剂。
2. 该病害是由假禾谷镰孢菌、禾谷镰孢菌等病原菌引起的,主要影响小麦的茎基部叶鞘和结节。
3. 在小麦返青拔节期,可以通过茎基部喷雾来防治该病害,同时兼治纹枯病。可选用戊唑醇、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嘧菌酯等成分的药剂。
4. 推荐的用药量包括每亩使用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0-12克,或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50-65毫升,或丙环·嘧菌酯悬浮剂30-60毫升,或氰烯·戊唑醇悬浮剂40-60毫升。
5. 也可以选择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克,或氰烯菌酯悬浮剂100毫升,加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克等类杀菌剂进行喷雾防治。
6. 喷雾时应使用背负式人工喷雾器或自走式喷施药械,注意调整喷头高度和方向,增加用水量,重点喷洒小麦茎基部。
7. 小麦茎基腐病主要在小麦苗期和旺盛生长阶段发病严重,尤其在返青后温度回升、田间湿度大的情况下。
8. 弱苗使用杀菌剂防病后,应使用生根壮苗肥喷施,以辅助小麦恢复生长。
9. 茎基腐病严重发生时,会导致小麦白穗或提前枯死,是常见的土传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
10. 小麦基腐病是一种真菌病害,其发病特征包括返青期至起身期侵染但地上部不显症、拔节至孕穗期爆发流行导致植株黄叶或死蘖、齐穗至灌浆期大量死亡形成枯株白穗等。
11. 病害的发生与田间湿度大、土壤贫瘠、施用带菌的腐熟肥等因素有很大关联。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