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中国人的山水审美形态表现在哪些方面
2024-11-30 12:22:21 责编:小OO
文档


中国画为何对山水情有独钟?这不仅源于对自然的热爱,更与儒释道哲学息息相关。为什么从王朝时代起,众多杰出人物痴迷于山水画创作,一画就是千年之久?人们不禁思考,难道仅仅是对自然的热爱就能解释这种执着?

在西方,中世纪的宗教画持续了一千年,而在中国,山水画同样有其独特魅力。山水画背后是否也隐藏着精神的意义?那些小桥、瀑布、河流、树木、山石、房舍、行人的背后,是否还有更深的秘密?

显然,只以“对自然的热爱”来解释这种执着是不够的。古代中国虽没有“哲学”一词,但所有山水画都追求“士夫气”和“逸品”,这似乎隐藏着某种理论背后的精神追求。这难道是现代艺术理论有意遮掩的?为何如此?

古人追求的是一种新的精神体验,通过了解内在世界,超越物质世界、自我和“神”,最终使精神不再依附于任何外物,而是回归生命的自足。这种“回归”在士人中树立了“雅”与“俗”的标准,他们称之为“真人”或“高士”。

“心性”的精神法被称为“道”,它指导人们认识内心。山水画被视为“画道”,因此,精神成为山水画产生的核心。这也是它在中国绵延千年的内在动力。

古人并非单纯描绘眼中所见的山水,而是通过山水表达心中的境界。这种精神的标准,也是山水画的标准。最高境界同样如此,难怪在山水画、书法、琴道、茶道、古典诗词等艺术品中,都强调“静淡远”的气息。这些艺术品传达的不仅是技术,更是精神的水平。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