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马诗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2024-11-30 12:00:25 责编:小OO
文档

马诗的写作背景是李贺因得罪了大诗人元稹,遭受了元稹的百般难。元稹借口李贺的父亲李晋的名字犯忌讳,禁止李贺参加进士考试,对李贺造成了沉重的打击。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李贺表达了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其中,《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已选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以及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原诗(节选)《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译文:广袤的沙漠上,月光下的沙地像覆盖了一层皑皑白雪。燕山的山峦间,悬挂着一弯似钩的明月。何时才能佩戴上金络脑,奔驰在清秋的战场上,建立功勋?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写马,实际上是借马来抒情,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渴望被赏识、施展抱负的情感。

李贺生活在战事频繁的中唐时期,以名马自喻,表达了虽然生逢用人之时,亦有用才之地,但仍需知遇之主的期盼。何当二字,表达了期盼之意。李贺在其短暂的一生中,怀有建功立业之心,甚至愿投笔从戎。然而,这一理想终难实现,因此他的诗作中总有一种郁郁不平的悲愤情绪。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