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有关勤奋的故事
2024-11-30 12:01:39 责编:小OO
文档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他的第一学期成绩优异,获得了学校颁发的一枚金质奖章。他没有把奖章留作纪念,而是立刻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换来的钱用来买书,并且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以此驱寒坚持读书。由于勤奋苦读,后来他终于成为了一位著名的文学家。

司马先生对鸡不按时叫感到奇怪,经过细心观察,发现诸葛亮在鸡快叫时喂食。起初,司马先生对此很恼怒,但不久被诸葛亮的好学精神所感动,对他更加关心和器重,对他的教育也更加无私。诸葛亮也因更加勤奋,最终成为了一位博学的人。

孔子一生勤奋学习,尤其喜爱《易经》。《易经》难以理解,学起来很辛苦,但孔子不畏艰难,反复诵读直到弄懂为止。孔子生活的时代没有纸张,书籍是用竹简或木简写成的,笨重且不便携带。孔子因刻苦学习,勤展书简,皮条断了三次。后来人们便有了“韦编三绝”的成语,用来传颂孔子勤奋好学的精神。

战国时期的苏秦,夜以继日地读书,实在太累了,就用锥子刺腿来保持清醒;汉代的孙敬为了防止读书时打瞌睡,用一根绳子将自己的头发系在房梁上,只要一打瞌睡就会被扯醒。这就是历史上“刺股悬梁”的故事。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练书法。他每次写完字,都会到自家门前的池塘里洗毛笔,时间久了,一池清水变成了一池墨水。后来,人们把这个池塘称为“墨池”。王羲之通过勤学苦练,最终成为著名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圣”。宋濂自幼热爱学习,不仅学识渊博,还写得一手好文章,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赞誉。

宋濂为了弄清楚一个问题,冒着大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老师,但老师不在家。他并不气馁,几天后再次拜访,却被告知老师不在。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他的脚趾也被冻伤。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时,不慎掉入雪坑中,幸被人救起。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时,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他的问题。宋濂不畏艰辛,最终成为了一位著名的散文家。

夜深了,佛殿里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小和尚们以为里面有鬼,立刻报告给老和尚。老和尚带领小和尚捉鬼,结果发现“鬼”是一位叫刘勰的穷孩子,他在借佛灯读书。刘勰经过刻苦学习,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文学理论家。

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每看一本书,不是从头到尾地读,而是先闭目沉思,猜想书中写了什么。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再打开书。如果书的内容与自己的猜想一致,他就不再读;如果不同,他就认真地去读。华罗庚的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还培养了他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