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如何辨别异体字、通假字、古今字?
2024-11-30 11:50:44 责编:小OO
文档

所谓古今字,是一种纵向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即记录同一个词(实际是词的某一义项),不同时代社会用字有不同。汉代的经学大师郑玄在注释“三礼”时最早使用了古今字这个术语。如《礼记•曲礼下》:“朝诸侯,分职授政任功,曰:予一人。”郑注:“《观礼》曰:‘伯父寔来,余一人嘉之。’余,予,古今字余字在甲骨文中已有,用为第一人称代词在西周金文辞中习见;而予字最早始见于战国文字,用为第一代称词晚于余字。于是这两个字在用为第一人称代词时构成古今字。“余”用在前,是古字,“予”用在后,是今字。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的谊字下有一段话说得很清楚:凡读传,不可不知古今字。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异用者谓之古今字,非如今人所言古文、籀文为古字,小篆、隶书为今字也。古今字是记录同一个词古今用字有异造成的历史现象,即“古用彼,而今用此。”古书用古字的例子很多,比如: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城濮之战》)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案之战》)于是昏----婚、禽——擒就构成了古今字。

古今字来源主要有三个,这就是:由于汉字的分化,母字与后造分化字构成的古今字;同音假借,被借字与借字构成的古今字;古今对异体字的异用构成的古今字。比如“共”字,在上古就兼有同个记词职务,分别表示共同、供给、拱揖、恭顺的意思,后来为了增强表意的明确性,后世就造了供、拱、恭三个新字来分别发担它的兼职,于是“共”与“供”、“共”与“拱”、“共”与“恭”也分别是古今字。

由于汉字的分化,母字与后造分化字构成的古今字。比如“益”与“溢”。益字小篆作,像水从器皿中漫出,本义是水漫溢,引申则又有增益、利益、更加等义。后来加水旁新造“溢”字专表本义,“益”则只表引申义了。《吕氏春秋•察今》:“澭州暴益”,用的是古字。类似的还有:州——洲、止——趾、要——腰、责——债、监—— 、新——薪、闲——间、景——影等。这些例子中的“益”与“溢”构成了古今字。

由于同音假借,被借字与借字构成古今字。例如“莫”与“暮”。莫字的古字形象日落草莽之中,本义为昏暮,因时常借用为“莫须有”的莫,后来便又加日旁新造暮字专表本义,莫与暮构成古今字。类似的还有:孰——熟、然——燃、衰——簑、北——背、原——源、午——杵、县——悬、它——蛇等。这些例子中的“莫”与“暮”构成了古今字。

由于词义的分化而导致两个异体的记词职务有了分工,由某一体专门承担记录分化出来的某一义项,而另一体则承担记录其余义项。于是这两个异体便在不同时代的某一义项上构成了古今字。例如“常—裳”本是一对异体字,本义是“下帬”,即今所谓衣裳的裳。“常”除表本义外,还被借用为表示经常、曾经等。于是“常”与“裳”在衣裳这个义项上构成了古今字。又如“雅—鸦”是一对异体字,本义是鸟名即乌鸦。雅又借用为文雅、雅正的雅。词义分化后,鸦专本义鸟名,雅则只表假借义文雅、雅正等。于是雅与鸦在鸟这个名义上构成了古今字。

通假字是指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例如:庄公寤生,惊姜氏。(《郑伯克段于鄢》)举错不可不察也。(《张释之传》)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系辞下》)这里的寤、错、信三字是通假(借字),牾、措、伸则分别为它们的本字。

通假字与被通假字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声音、字形、借代关系及对应字数等几个方面来看。通假字与被通假字具有或同音、或双声、或迭韵的关系。从字形上看,通假字或被通假字如果是形声字的话,则多具有相同的声符。例如:财—材、涂—途、常—尝、倡—唱、底—砥、鄂—愕、匪—斐、静—净、僇—戳、说—脱、讼—颂、廪—懔、锡—赐、刑—形、政—征、悟—晤等。从借代关系上看,通假字与被通假字有单借和互借之别。例如:屈伸的伸能借用诚信的信来替代,而诚信的信却不能借用伸字来替代;背弃的背能借用倍娄的倍来替代,而倍数的倍却不能借用背弃的背来替代。

异体字是指在某一历史时期音义完全相同、记词职能也完全一样,只是构形有异的字。例如:以彊为弱,在俛仰之间耳。(《晁错传》)执其干戚,习其俯仰。(《礼记•乐记》)郎中令善媿人。(《龚遂传》)汝将何以视天地,尚不愧奴隶耶?(《段太尉轶事状》)以上句中的俛与俯、媿与愧,虽然字的构形不同,但音义及记词职能完全一样,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互换。

汉字的简化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简化字形,二是削减常用字的字数。比如“汉书”,你只要知道“汉书”二字的简化就行了。若是既涉及到字形同时又涉及到字义,那问题就没有这般简单了。有几种情况值得注意:某字简化后的构形与古书中某个字构形完全一样,但两者的音义和用法完全不同。在这些古书的文句中,如“听”、“价”、“痒”等字,其简化字形与古书中某些字形相同,但意义却迥然有别。在古书中遇到这类字,若按现在简化字的音义去释读,就无法明了古人的语意了。

字形虽未简化,但却兼并了另外一个(或两个)音同或音近字的记词职能,而被兼并的字在“解除职务”后,多数被废弃,少数虽仍被“留用”,但记词职务大为减少。如“丑”原本只表地支,汉字简化时兼并了“丑”的记词职能,“丑”被“解职”废弃,于是导字除了仍表地支之外,又增加了“丑恶”、“丑陋”的义项。再如“干”原本只表干犯、干求义,汉字简化时兼并了“乾”的一部分职能(干湿)和“干”的全部职能,于是“干”被废弃,“乾”只余下“乾坤”的一个义项。

字形简化,同时又兼并了另外一个音同或音字的记词职能,被简化的繁体和被兼并的字同时被废弃。如“获”是“获”(古指猎得禽兽)的简化,同时又兼并了“获”(古指收割庄稼)的记词职能,于是“猎获”和“农获”两个义项统由获字兼任,获、获二字同时废弃。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