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人工智能”(AI)已成为一个几乎人人皆知的概念,但对其定义尚未达成普遍共识。传统的人工智能研究侧重于模仿人类智能的产生方式,让机器学习人类的思考和行为模式。然而,现代人工智能的概念提出者约翰·麦卡锡认为,机器并不一定要模仿人类的思维方式来获得智能,关键在于使机器能够解决人脑能够解决的问题。
随着第四次工业的到来,人工智能已从科幻小说中走出,成为现实。从1956年“人工智能”概念首次提出至今,人工智能经历了数次起伏。近年来,随着核心算法的突破、计算能力的迅速提升以及海量互联网数据的支撑,人工智能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迎来了质的飞跃,成为全球瞩目的科技焦点。
自2016年AlphaGo战胜李世石后,全球对于人工智能发展的兴奋与担忧交织在一起。尽管如此,世界各国已认识到人工智能是未来国家间竞争的关键领域,纷纷开始制定人工智能发展战略,以期在全球科技中占据有利地位。对于中国而言,人工智能的发展被视为历史性战略机遇,对于缓解未来人口老龄化压力、应对可持续发展挑战以及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至关重要。
在科技产出与人才投入方面,中国表现亮眼。中国人工智能论文总量和高被引论文数量均居全球首位。从1997年到2017年,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论文占比从4.26%增长至27.68%,遥遥领先其他国家。全球论文产出百强机构中,87家为高校,中国顶尖高校的人工智能论文产出在全球范围内表现尤为出色。此外,中国的高被引论文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于2013年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
尽管中国在论文产出方面表现突出,但在企业论文产出方面,中国只有国家电网公司的排名进入全球前20位。从学科分布来看,计算机科学、工程和自动控制系统是人工智能论文分布最多的领域。国际合作对人工智能论文产出的影响显著,高水平论文中通过国际合作发表的比例高达42.%。
在专利申请方面,中国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布局最多的国家,数量略微领先于美国和日本。全球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机器人以及机器学习等领域。中国人工智能专利持有数量前30名的机构中,科研院所与大学及企业表现相当,技术发明数量占比分别为52%和48%。企业中的主要专利权人表现差异巨大,尤其是中国国家电网,近五年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发展迅速,在国内布局专利技术量远高于其他专利权人,并在全球企业排名中位列第四。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