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教育孩子时,应该采用循循善诱、充分说理的方法。跟孩子讲道理不仅需要耐心,还应考虑到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要充分认可孩子的优点。古语有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当与孩子交流时,应该肯定他们的长处,并及时表扬和鼓励,之后再纠正他们的错误,这样孩子更容易接受家长的意见。如果一味地批评孩子,只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丧失自信心和上进心,最终导致抵触情绪。
其次,讲的道理应该合理。家长与孩子交流时,所讲的道理应合情合理,不能信口开河,也不能提出过高的要求。如果大人信口开河,孩子是不会信服的;而如果要求过高,孩子也无法做到。例如,有的家长自己喜欢吃零食,却对孩子大讲吃零食的坏处,孩子是不会听从的。
其三,给孩子申辩的机会。在与孩子讲道理时,孩子可能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辩解。家长应给予孩子申辩的机会,让孩子把事情讲清楚,这样孩子才会更理解你所讲的道理,使教育效果更佳。
其四,了解孩子的情绪状态。孩子和大人一样,情绪好时更容易接受不同的意见,情绪低落时则容易偏激。因此,在与孩子讲道理时,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情绪状态。在孩子情绪较好时进行教育,而在孩子情绪低落时进行讲道理,则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