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篆。根据百度百科资料显示,汉字发展到小篆阶段,逐渐开始定型(轮廓、笔划、结构定型),象形意味削弱,使文字更加符号化,减少了书写和认读方面的混淆和困难,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地规范文字的产物。马氏中山篆是对1977年发掘的战国时期中山王墓中发现的中山文字的发扬光大,是一种书法体。三器铭文时间比小篆早近百年,字形修长优美、圆润流畅,书体风格与此前的甲骨文、金文,此后的小篆等皆大异其趣。个人觉得小篆更好看一点。
中山篆是古中山国的文字,来源于“中山三器”器身铭文。“中山三器”出土于河北平山三汲的中山王公式墓,是中山王铁足大铜鼎、夔龙饰刻铭铜方壶、胤嗣刻铭铜圆壶的统称。这种文字,除具备当时古籀文、金文书风特色外,更多具有个性化的大篆风格。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