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024-09-15 09:21:19 责编:小OO
文档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原文: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出自唐代王绩《野望》。王绩(585年-4年),字无功,号东皋子,祖籍山西祁县,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大儒王通之弟,中国唐代诗人,隋唐大臣。王绩于隋大业(605年-618年)末,举孝悌廉洁科,授秘书省正字。因其不乐在朝,乞署外职,除扬州六合县丞。后弃官归里。隋末大乱,王绩曾客游河北。唐武德五年(622年),以前官待诏门下省,特判每日给酒一斗,时人号为“斗酒学士”。太宗贞观四年(630年),因其兄王凝得罪朝廷重臣,王氏兄弟皆抑而不用,遂托疾罢归。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王绩以家贫赴选,为太乐丞。不到两年,又弃官还乡,隐居东皋。后自撰墓志铭,忧愤而卒。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