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求拼凑一篇《上清帝第二书》的读后感,200分+20块RMB送上
2024-09-08 18:06:54 责编:小OO
文档


“为安危大计,乞下明诏,行大赏罚,迁都练兵,变通新法,以塞和款而拒外夷,保疆土而延国命”,在康有为的《上清帝第二书》中第一段,就让人深受感触。康有为是一名学贯古今的传统中国文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带有传统中国文人的特点,自己乃一介布衣,却胸怀天下大事。杜工部诗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正是几千年来中国文人、知识分子爱国情怀的集中体现。

康有为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在四方之内小有名气的学者,心系天下苍生实乃本色之事,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对于救国救民,变法图强,改革,提出了自己的现实的具体的主张。在《上清帝第二书》里,康有为先是向光绪皇帝分析了天下大事,痛陈了《马关条约》签订的种种不利影响,并对清的一些错误的观念进行了批驳。对于割的危害,他说:“弃台民即散天下也,天下以为吾戴朝廷,而朝廷可弃台民,即可弃我,一旦有事,次第割弃,终难保为大清国之民矣。民心先离,将有见土崩瓦解之患。日本之于,未加一矢,大言恫喝,全岛已割。诸夷以中国之易欺也,法人将问滇、桂,英人将问藏、粤,俄人将问,德、奥、意、日、葡、荷皆狡焉思启。有一不与,皆日本也,都畿必惊;若皆应所求,则自啖其肉,手足腹心,应时尽矣,仅存元首,岂能生存?且行省已尽,何以为都畿也?故谓割地之事小,亡国之事大。”康有为对于割地求和的危险比清廷的大员们看得清楚的多,对于危害性更是看得透彻,康有为是站在天下苍生的角度来看待割地求和,而清只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北京的这一小片地方,而不惜出卖其他省的人民。一个只想着自己的小集团而不顾天下黎民,其气数已尽矣,不亡天理不容。

康有为在此文中提出了“夫富国之法有六:曰钞法,曰铁路,曰机器轮舟,曰开矿,曰铸银,曰邮政。”康有为在之前已经很系统的研究过西方的先进社会,否则他提不出来这六条很“西化”的富国之法。在当时那个信息传播并不是很发达、传统中国封建文化占主流的社会,康有为能够把眼光放到海外强国,能够很系统的去研究西方先进的地方,即便在现在看来,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是相当有国际战略眼光的,值得大书特书。

不仅仅要肯定的是康有为的心系天下的情怀,更赞赏、更学习、更钦佩康有为肚子里有货、有真学问、能提出自己的一套理论。联系我们现在,不少人也号称自己关心天下大事,一天到晚骂这个骂那个,做愤世嫉俗状,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嘴脸,但你让他说出个理由、讲个道理、提个方法、讲讲现实问题,他们就对不住了,就变成哑巴了,或者成了疯子,大放厥词,说的不着边际的话,可笑至极。

青年的同学当时曾经赞扬说:“身无半文,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心忧天下很多人都能做到,但读破万卷能做到人就不多了。所谓“志大才疏”,就是说只是空有理想而没有真才实学的人,也就是心忧天下而不读书没知识的人。当天降大任于斯人的时候,像康有为、这样的读破万卷、洞悉天下之事的人则会顺应形势,成为站在历史前列推进历史发展的人,而“志大才疏”的人们最后只会得到“难当大任”的结论。

康有为给我们后来的读书人树立了榜样,心系天下必不可少,但真才实学也重要,在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要拿出自己的本事来,要能够亮剑。平日里积极自己的“内功”,做一名武林高手必要以自己深厚的内功为基础,在关键的时刻才能顺利使出“降龙十八掌”、“六脉神剑”之类的绝活。“花拳绣腿”只是用来吓人的,治邦靠的可不是吓人甚至忽悠人,靠的是内功,靠的是真才实学。

以天下为己任者,必视自己为大鹏鸟。《逍遥游》曰:“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 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 者,而后乃今将图南。”所以,在自己大鹏展翅之前,务必将风积的很厚,否则飞上去掉下来摔个半身不遂。要明白,因为你是大鹏,所以,你的准备期要比别人长,你的准备要比别人耗费很多,否则你怎么能够飞的那么高。《逍遥游》中云:“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 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 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就是这个道理。看到别的小鸟们在飞千万不要着急,因为你是大鹏,小鸟那么低的天空是不属于你的,就像克雷莫夫的著名寓言:鹰有时可以比麻雀飞的低,但麻雀永远不能飞的像鹰那样高。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