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郑板桥的清廉故事
2025-01-03 13:05:26 责编:小OO
文档


郑板桥,作为清朝著名的文人画家,以他的清廉故事闻名于世。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以其诗、书、画“三绝”而著称,他的艺术作品以其非凡的才华和真挚的情感而受到人们的赞誉。他是兴化县的著名学者,拥有“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的头衔,直到年近半百,他才开始担任山东范县和潍县的知县。
在官场中,郑板桥以清廉正直而闻名,对贪污的风气深恶痛绝。他的品性如同他题诗中所描述的梧桐和翠竹,他的志向在于追求道德的高尚和纯净。他从不收礼受贿,始终坚持为百姓服务,被形容为“一贫如洗,两袖清风”的“穷官”。
在范县任职时,他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让衙役在县衙门墙上凿洞,这一举动虽然让人费解,但他自己却深知其意义:“出前官恶俗耳。”这一行为展现了他对前官不良作风的批判。
在潍县任职期间,面对连续的水旱和蝗灾,他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开仓放粮,救济灾民。这一举动虽然触犯了当地大户的利益,但他认为“人命关天,事不宜迟”,即使面临上级的报复,他也毫不畏惧。
郑板桥在官场上的行为,使他在被罢官后,只能依靠卖画为生。他的清廉和为人民着想的精神,在家乡流传着许多故事。甚至在他回到家乡后,小偷误以为他会带回财富,却发现他家中只有书籍和文房四宝,这个小偷最后也被他的精神所感动,悄然离开。
郑板桥的故事展现了一位文人的高尚品质和对人民的深切关怀,他的清廉形象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