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垂暮之年和迟暮之年都是汉语成语,用以描述人生的晚年阶段,但它们的意义和使用场合有所不同。
2. 迟暮之年强调的是一个人已经进入了人生的晚期阶段,意味着晚年时期的到来。
3. 垂暮之年则侧重于描述一个人已经非常接近人生的终结,强调的是临近晚年的状态。
4. 这两个成语的出处也各有不同。迟暮之年出自《清朝野史大观·第九卷·两大文章》,用以表达对母亲晚年不幸的同情。
5. 垂暮之年则出自宋·张元干《庐川词·醉落魄》,意味着即使年老,仍未能摆脱孤独。
6. 在文学作品中,“迟暮之年”常用来形容人生的晚期阶段,比如王逸注中提到的“迟暮改仿大之年”,强调了晚年时期的到来。
7. 垂暮之年也用来形容人生的晚期阶段,但在使用时更侧重于表达临近晚年的紧迫感。
8. 除了这两个成语,还有一些与年龄相关的成语,如“哀感中年”描述的是中年人对亲友离别的伤感情绪。
9. “暧昧之情”指的是行为不光明,内有不可告人的隐情,也指男女互相爱悦可能的私事。
10. “安之若命”则是形容人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注定,因而甘心承受。
11. “安身之处”指的是得以立足容身的地方。
12. “鞍马之劳”形容旅途或战斗的劳苦。
13. “暗昧之蔽”指见不得人的丑事。
14. “爱莫之助”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
15. “岸谷之变”用来喻指政治上的重大变化。
16. 垂暮之年的意思是指快要到老年,核竖暮,晚,老年,快要到老年。详情
下载本文